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在新能源交通运输工具推广、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绿色低碳交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新能源交通运输工具推广成效显著
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加快更新替换。截至2023年5月,全省现有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12556辆,占公交车总数的78.9%,现有新能源出租汽车(含网约车)21688辆,占出租车(含网约车)总数的51.4%。“十四五”期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达95%,新增及更换的出租车(含网约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达83%。
港口和船舶岸电使用率大幅提升。“十四五”累计完成146个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等泊位(包括所有新建、改建、扩建泊位)的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任务,实现了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全覆盖,千吨级以上泊位已基本具备岸电供应能力。全面完成内河集装箱船、1200总吨及以上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以及海进江船的改造工作。2022年全省累计岸电设施使用次数共3.02万艘次,累计使用岸电电量35.99万千瓦时,较2020年增长176%。
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在2021年实现全省已营运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2022年印发实施江西省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组织完成30个高速公路重点服务区充电桩扩容工程建设,以保障新能源车远距离充电需求。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水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建成赣江井冈山枢纽、万安二线船闸和信江双港航运枢纽、信江高等级航道整治等工程,赣江、信江航道实现三级通航,推动赣江提等升级工程开工建设,加快袁河、昌江等其他支线高等级航道前期,积极推进高等级航道沿线20余个港口项目建设。2022年克服疫情、旱情影响,水路货运周转量实现414亿吨公里,继续实现同比增长16.9%,增速达全国第三。
多式联运示范建设有序推进。建设完成九江港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推进九江港“一带一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5家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实现2022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4.72万TEU,“十四五”前两年年均增长达到46%。
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南昌市已获评国家公交都市,上饶市顺利通过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创建验收,九江市、宜春市入选“十四五”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创建城市,其余设区市均开展了省级公交城市创建,实现全省设区市公交城市建设全覆盖。此外,南昌市、赣州市、上饶市积极开展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活动,绿色出行比例均超过70%,2022年年底均被评为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达标城市。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
路面材料循环再生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全省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其中2022年江西高速路面养护专项工程维修产生铣刨料20万立方米,循环利用19.9万立方米,循环利用率达99%。
项目建设“永临结合”积极推行。印发《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领域推行永临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十四五”以来全省高速公路通过“永临结合”举措,共为沿线村镇修建施工便道600公里,通过“永临结合”建设模式以减少项目建设全周期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同时更大程度满足了沿线百姓群众出行需求。如祁婺高速公路设过程中,“永临结合”共计修建便道、辅道20.6 km,通车后交由地方使用;项目经理部驻地建设面积约4000平方米,均留给当地统筹规划使用。
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全覆盖。全面落实全省国土绿化工作,实现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全覆盖,并着力提升高速公路绿色公路示范项目、出省通道路段、旅游景区高速公路路段绿色生态水平,营造出层次丰富、色彩多样、季相分明、排布精致的绿色景观高速公路环境和赏心悦目的行车感受。
近零碳服务设施建设探索推进。遂大高速项目通过推进节能技术、节能装备、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的应用,结合海绵服务区建设,着力打造我省首个光伏建筑一体化“近零碳服务区”;梨东改扩建项目通过建设智慧光伏+智慧储能,规划在沿线收费站、服务区部署绿色能源供给系统,构建智慧高速公路新能源微电网。
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成效持续巩固
建成21个船舶污染物接收站,1个化学品洗舱站和1个LNG加注站,实现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设施全覆盖。全面推进船舶水污染“零排放”工作,我省检验登记的内河运输船舶排放管路盲断率、“零排放”检验签注率达到100%,提前完成全省运输船舶的“零排放”技术改造工作。推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闭环处理,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曹驰昊、董焕焕)
>>上一篇:交通运输部转发推广我省公路建设市场监管做法
>>下一篇:九江港推动货物“陆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