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工程建设 > 正文

挥舞奋进旗帜 点亮乡村新篇——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时间:2023-12-29作者:佚名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秋风催稻熟,

  更有柑橘香。

  在桂林市全州县辛田村、竹溪田村和金堂村,一片片金黄丰饶的稻田、一棵棵满挂柑橘的果树,正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小编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的伙伴们一起走进魅力乡村,去观赏稻米、禾花鱼、柑橘的丰收景象,聆听他们驻村助村的生动故事,感受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2021年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做好桂林市全州县辛田村、竹溪田村、金堂村和江明村四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期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加强与当地村“两委”的沟通交流,共同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发展特色产业,让当地群众真切享受到乡村振兴发展带来的红利。

  

  紧抓产业发展 

  扬起乡村振兴的风帆

  

  

  

  “今年我们村的优质稻亩产量预计在800斤左右,品质和产量都相当不错。”说起该村的“致富米”,竹溪田村党支部书记唐义万脸上满溢笑容。

  

  稻米,是竹溪田村的金字招牌。近年来,竹溪田村积极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的发展模式,利用流转的100多亩土地和后盾单位帮扶资金发展优质稻、紫米种植,2022年产紫米稻4万斤、优质稻5万斤。竹溪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丁方说:“因为紫米销售渠道窄、受众小,且缺乏自己的品牌和专业销售人才,去年村里积压了近一万斤的紫米。今年我来到竹溪田村,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把积压的优质紫米销售出去。”今年4月到竹溪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张丁方通过联系后盾单位采取“消费帮扶”等办法,售出紫米9000余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注入新动能。

  

  竹溪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丁方在收割稻谷。

  

  而在辛田村,稻田里游弋的禾花鱼是村民增收的“小金鱼”,依托“鱼+稻”特色产业,禾花鱼成为辛田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辛田村党支部书记吴政芳说:“养殖禾花鱼的鱼苗都是我们合作社采购的,农户只管养在自己的田里,就可以获得分红。”近年来,辛田村启动禾花鱼“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政企”合作模式,从单一的禾花鱼养殖衍生为鱼稻米产业链发展,真正打造“稻鱼共生系统”,2021年至2023年,该产业产值近120万元,共带动了26户村民种稻养鱼,为集体经济增收5万多元。

  

  辛田村驻村第一书记与当地村民正在收网禾花鱼。

  

  多点开花兴产业,群众鼓起“钱袋子”。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23年,竹溪田村、辛田村、金堂村、江明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平均达15.75万元,比2020年增加近10万元。四个帮扶村基本形成竹溪田村优质稻(禾花鱼)、辛田村鱼稻米(禾花鱼)、金堂村柑橘(葡萄)、江明村都庞香芋(吊瓜)“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紧盯设施建设 

  架起乡村发展的桥梁

  

  

  

  乡村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道路、桥梁、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乡村发展铺筑了畅通无阻的幸福之路。

  

  “村民们开小三轮车到田里运输稻谷,碰到下雨的话,有时候田埂路被车一压就塌了,搞不好车摔人也摔。”竹溪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丁方说道。为解决当地村民的这一“急难愁盼”,竹溪田村驻村工作队积极规划建设方案,合理争取支持资金,加快推动稻田产业路硬化工作,畅通了村民家门口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金堂村主要发展柑橘产业,以前我们主要靠肩挑背扛,将柑橘从地里运出去。”金堂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斌望着眼前一片片成熟的柑橘林回忆道,“后来我们装上了铁轨,通过轨道就可以实现轻松运输。”

  

  “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马上想办法硬化水渠,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金堂村党支部副书记马艳林介绍道,种植柑橘依赖充足的水和阳光,有了完善的灌溉基础设施,金堂村柑橘产量增加了20%左右。同时,金堂村驻村工作队还帮助金堂村解决了产业路、产业水渠、路灯等修缮工作,目前,金堂村产业渠道维修已达6.51公里,产业路硬化已达6.88公里,路灯亮化已覆盖8个自然村,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了解,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四个定点帮扶村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两年多来四个村基础设施投资总计3264万元,其中交通投资1821万元,用于村屯道路硬化、产业道路硬化、新建三面光水渠、水渠维修加固、公共基础照明、桥梁维修养护、便民服务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各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紧握温暖之手 

  弹出乡村希望的乐章

  

  

  

  “驻村工作中有疲惫也有欢笑,村民们的淳朴与热情带给我们很大动力。”金堂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卢涛说。细数驻村助村故事里伙伴们与乡村同进步、共成长的酸甜苦辣,令人回味不已。

  

  “快来快来,洗手准备吃饭咯!”入户走访脱贫户时,在金堂村脱贫户王玲丽的热情招呼下,工作队员们感觉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工作队的大家都很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种植情况,了解我们的难处,经常家家户户地跑,和村民们都认识了,他们对村里的情况可能比很多当地人还要熟悉。”王玲丽一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三年前结束外出务工回乡养鸭,如今已养殖了7000只鸭,年收入达12万余元,生活越过越好。

  

  竹溪田村贫困户通过就业帮扶增收。

  

  在积极融入村民生活的同时,驻村工作队也发掘了不少新技能。“自从辛田村办了大米加工厂后,为了节约成本开支,机器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尽量自己修,不知不觉又学会了很多技能。”辛田村驻村第一书记农尚武说,修机器、大米打包、下田捉鱼等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十分充实,这些也成了驻村工作队员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成长见证。

  

  驻村工作为辛田村、竹溪田村、金堂村和江明村乡村振兴注入了”一汪活水”,如今,当地稻米、禾花鱼、柑橘等产业“开花结果”,美丽乡村焕发勃勃生机。下一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及时落实产业发展、助力就业等帮扶措施,在“学有所助、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住有所居、困有所帮”上持续发力,打造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同时多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谱写更加绚烂的篇章。

  图文|唐梦琳 廖铭颖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ztzl/xczx/gzdt/t175830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一线连两湾!广东这条出省通道进度刷新→

>>下一篇:乡村振兴|一路飘香,群众致富“柚”奔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