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公路运输 > 正文

海门:首次引进“就地热再生”绿色四新技术提升公路施工多重效益

时间:2024-01-20作者:佚名来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在凛冽的寒风中,由热风加热机、加热铣刨机、微波加热机、复拌机、摊铺机等八台施工机械组成的现场热再生机组整齐的排列在海门区G228绕城段,有如一条钢铁巨龙,它们缓缓前进,转瞬就将路面加热至200℃以上。在热再生机组“利器”的加持下,G228绕城段预防性养护工程仅用一周时间,路面就恢复正常通车。据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减轻道路施工对群众出行的影响,2023年海门在国省道预防性养护中首次引进“就地热再生”新技

  材料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砂石材料价格急剧增加,造成筑路成本增加。“就地热再生”技术可100%利用旧路面的面层材料,大大减少砂石筑路材料的用量,还能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外运的工程量,直接降低施工成本。就本次海门区项目来计算,维修面积1.2万平米,建筑垃圾排放减少约1400吨,工程造价直接下降约30%。

  烟雾吸附回收,保障环保效益。相较于传统工艺,铣刨旧沥青路面、建筑垃圾外运会造成现场扬尘和噪音污染,“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施工设备中配备了沥青降尘设备,采用活性炭物理吸附和烟雾回收再次燃烧技术,有效减少现场沥青烟雾现象,符合当前节能低碳的养护路线。

  施工就地集约,扩大社会效益。“就地热再生”技术采取集约施工,将公路施工作业中的工序搬到现场。通过复拌就地热再生机一次性完成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简化工艺流程,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并且能做到不完全封闭施工,将对现行交通的干扰降低到最小。

  下一步,海门将继续深入践行绿色理念,在推广循环经济利用、绿色高质量养护技术上下足功夫,推进公路养护领域节能降碳,走更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海门公路分中心黄刚、俞天鹏)


原文链接:http://jtyst.jiangsu.gov.cn/art/2024/1/18/art_41436_111285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海门:以路为媒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篇:海门:实行“外卖”订单式公路养护模式实现公路养护更高效、更快...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