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公路项目复工建设等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领域从业单位突出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复工开工和建设实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计划,努力扩大公路建设有效投资,完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各地重点项目纷纷吹响复工开工“冲锋号”。交通人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以“开年即开跑”“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勇毅前行,奏响热情激昂的春日奋进曲。
常泰长江大桥。
常泰长江大桥
钢梁拼装智能纠偏
目标任务:主航道桥边跨钢梁合龙
讲述人:中铁大桥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汤忠国
2月17日,江苏常泰长江大桥千余名工人已返回岗位,在大桥南岸施工现场忙着开展各项检查和培训,为全力冲刺3月底主航道桥边跨钢梁合龙目标做足准备。
“我们正在进行第38节段钢梁的架设,接下来还会挂设斜拉索。因为作业难度大,一般这样一个周期下来平均需要十几天。”中铁大桥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汤忠国介绍,常泰长江大桥上层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一侧为设计时速200公里的2线城际铁路,另一侧为设计时速80公里的4车道普通公路。这种布置并不常见,寻常桥梁都是平均布置的,即上层公路、下层铁路,或者铁路在中间、公路在两侧。
“由于铁路的荷载要比公路大得多,为保障大桥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巨大偏差,需要给公路侧的钢梁进行配重,这就导致钢梁的重心不在正中间,使得钢梁架设和斜拉索挂设等施工难度升级,数据计算量翻倍。”汤忠国说。
针对钢梁悬臂拼装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的特点,中铁大桥局技术团队研发了钢梁悬臂拼装平台,通过智能传感器、视频监控设备,集成应力监测、吊钩可视化、钢梁姿态监控、架梁吊机运行数据监测等功能,实现关键部位受力异常预警、吊装情况可视化、梁体精准对位、智能化纠偏等,解决了施工现场架梁吊机司机的视觉死角、远距离视觉模糊、语音引导易出差错等问题。
常泰长江大桥全长约10公里,连接常州与泰州两市。其中,主航道桥采用主跨1208米斜拉桥,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目前,常泰长江大桥钢梁架设已完成80%,将于7月合龙。
张静丁胜杰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2月26日7版
>>上一篇:【新华日报】“开门红”,港口“晴雨表”透出发展新气象
>>下一篇:【中国交通报】江苏扬州普通国省道充电桩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