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回望2023,交通运输工作“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能持续积蓄、“立”的实效加快显现、“破”的能力稳步提升,呈现了持续向好、提档升级、积极突破的良好态势。
建设交通强区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过去一年,全区交通运输行业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目标任务体系,以交通强区建设为统领,紧扣加快构建“全国前列、西部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凝心聚力谋发展,迎难而上强攻坚,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效。
交通是发展的“助推器”,是经济的“大动脉”,不仅关乎城市经济发展,更关乎民生福祉、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进步。
2023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坚持项目为王,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重点区域交通短板。交通投资高位运行,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456亿元,占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70%以上。
看陆地,一条条交通“动脉”被打通,串起区域发展新图景。
在贵南高铁广西境内行驶的动车。(邢星 摄)
交通“断点”不断通联,贵阳至南宁高铁建成运营,西南地区新增一条交通大动脉,全区实现市市通高铁动车;平塘至天峨高速公路、天峨经凤山至巴马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建成高速公路908公里、通车里程达到9067公里,预计位居全国第4位。
交通“堵点”不断畅通,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4车道变成8车道,“广西第一路”实现“华丽变身”。
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以南宁为中心连接各地市和“通江达海、出省出边、衔接重要枢纽节点”的高速公路通道骨架。同时,全区实现市市通高铁动车,构建了广西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首府南宁往所有设区市3小时通达和区外8个省会城市6小时通达的“1—3—6小时高铁交通圈”。
北部湾港钦州港区。(黄荣冠 摄)
北部湾口岸“千帆竞发”,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号2号泊位主体工程等项目建成;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工程投产运营,北部湾港具备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靠泊能力。全年新增生产性泊位24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4626万吨。
航空枢纽配套建设再升级,南宁机场空侧转运中心及国际待运区建设工程、南宁机场T1航站楼国际客运到达区及集中居住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国内客运航线数量增至295条,打造了飞往北京、上海、成都等重要城市的“空中快线”。
交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坚实力量,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愈加紧密地互联互通,布局合理、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站在多维政策协同叠加带来的发展风口,是机遇,也是挑战。
过去一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布局,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进一步打通大通道、建强大枢纽、密织大网络,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平陆运河建设施工现场。(平陆运河集团 供图)
重大战略项目硕果累累,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全线掀起建设高潮,黄桶至百色铁路拉开建设大幕。
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铁海联运班列连“线”成“网”,辐射至18省70市144站点,开行班列突破9000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海铁联运品牌初步成型;通道内44个铁路、公路、水路项目加快实施;建成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主体工程等一批关键通道项目,以铁水联运为骨干、公路为支撑的主通道加快形成。
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奏响“向海图强”最强音,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啄罗作业区4号泊位、钦州港金谷港区金鼓江作业区11号泊位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北部湾港三大港域进港铁路全覆盖,累计开通76条北部湾港集装箱航线,实现东盟国家及全国主要沿海港口全覆盖,完成货物吞吐量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02.2万标箱,双双位居全国前10,成为广西发展“核”动力。
建设中的南深高铁南玉段六景郁江特大桥。(古建敖 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11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总体顺利,南宁至深圳高铁全线开工,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和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等一批通道项目加快建设,开行粤港粤澳“双牌”蔬菜运输“直通车”,互通两广、通达港澳的运输堵点断点加快打通。
“朝尝邕城老友粉,午品河内咖啡香”中越交通互联互通再上一层楼。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和大新经龙州至凭祥、崇左至爱店、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建成,连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加快构建。
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运输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打造3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1个广西多式联运服务品牌和重点线路,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占比达64.2%。开通16条国际货运航线,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8.7万吨,预计位居全国第11位。
支持“司机之家”建设、提升“银发畅行”公交适老化服务、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一件件实事,是广西交通运输系统不断优化交通运输服务品质、让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的具体实践。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过去一年,广西交通运输部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交通运输问题入手,实施了一批更贴近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出行更贴心、生活更舒心、办事更省心。
乡道Y025线南宁市上林县澄泰路段。(周健 摄)
2023年,全区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51.4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2.1万公里,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新增82555个自然村(屯)通硬化路,累计实现13.4万个自然村(屯)通硬化路,通硬化路比例达81.9%。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部通高速公路,一批连接党心民心的“快速路”“连心桥”,将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串联成珠、串珠成链、发展壮大。
“客货邮”进村入户,1831个村级客货邮融合站点在农村地区遍地开花,170条客货邮合作线路为“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 ”创造条件;289个抵边自然村实现直接通邮,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100%,代投进村快件1.02亿件,寄递农特产品1.73亿件,带动产值超130亿元。农民因路而富,农村因路而美,农业因路而兴,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桂林服务区。(广西交通投资集团 供图)
洗澡、做饭、休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不仅能解决生活需求还不用担心汽油盗损。2023年10月起,广西交通运输部门在全区高速公路范围内开展广西高速公路“车货无忧”专项行动,通过为停车休息货车免费投保“车货无忧”公众责任险,切实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
“在离站关门前多看一眼,发现老年人上车时多等一下,老年人行动不便时多扶一把,无座时多招呼一声帮老年人找座位,对老年人坐稳扶好多提醒一句,当老年人下车时多停一会。”这是敬老爱老公交线路的服务承诺。2023年,广西交通运输部门投入补助资金105万元,新增或改造敬老爱老线路40条,便利了500万人次老年人出行。
立足新发展,展现新作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聚焦“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广西交通运输工作的努力目标是要实现“四个新”: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取得新成效,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中作出新贡献,在交通运输发展中人民群众有切身新感受,在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展现新气象。以平陆运河为牵引,加力实施一批综合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力争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历史性实现市市通高铁,新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900公里、力争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完善,交通运输服务持续降本提质增效。
围绕以上目标,广西交通运输部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服务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进一步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区,努力当好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开路先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坚实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文字|谭雪飞 蒋美军 杨志雄
>>上一篇:聚焦出租汽车“充电难”,今年这些地方将新建27个出租汽车综合...
>>下一篇:春分,这里有一场“交通换装秀”邀您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