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结推广各地公路危旧桥梁改造的成果经验和典型做法,促进提升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工作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全国19个干线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典型案例。其中,广西北投公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国道219线百南大桥危桥改造和河池公路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国道323线东兰红水河大桥加固改造工程分别入选设计方案类和施工工艺类典型案例。
近年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有关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工程的任务安排,建成了一批理念先进、措施有效、安全耐久的优良工程。下一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指导建设单位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注重技术创新,加强支持保障,持续提升公路桥梁运行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拓展 阅读
百南大桥位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境内国道219线喀纳斯至东兴公路K9405+275处,是一座1×65米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建于1975年,桥梁全长95米,桥面总宽7.6米。作为衔接百南乡、百省乡、百合乡的交通要道,大桥运营几十年来,承载着巨大的交通运输量。经检测,发现该桥存在主拱肋承载能力不足,拱上填料排水不畅,桥面铺装变形,台后填土与路堤沉降不均匀等问题。
改造中的百南大桥。(广西北投公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为确保桥梁运行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百南大桥开始加固改造。改造中,施工单位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对主拱肋进行增大截面加固施工,克服了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施工问题,提高了主拱肋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拆除腹拱和拱上填料,在主拱肋上新建行车道板,减少拱上自重的同时也降低了后期运营养护成本,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根据拱桥的结构形式,施工单位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计算各工况的受力分析,确定各工况施工节点安全后开展施工,大幅度减少工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东兰红水河大桥位于河池市东兰县境内国道323线瑞金至清水河公路上,是一座5×80米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建成于1991年3月,桥梁全长458.1米,桥面总宽9.5米,上部结构为5×80米钢筋混凝土箱型拱主桥+5×5米钢筋混凝土板桥。近年来,由于重载交通大幅增长,该桥梁部分构件发生损坏,经检测,该桥技术状况较差,属于5类危桥,不能正常使用。为消除桥梁安全隐患,确保桥梁交通安全,该大桥被列入2019年危桥改造计划。
改造中的东兰红水河大桥。(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 供图)
此次危旧桥梁改造中,参建各方根据现实条件变化主动优化调整拆装施工方案,减少了原方案桥墩设置的临时锚固张拉系统等高风险作业施工内容,实现了主桥跨内对称、全桥均衡加卸载,确保了拱圈外包混凝土的结构受力,同时也解决了桥梁拆除及安装过程中的运输通道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该桥采用全时段监测技术的桥梁施工控制技术,在梁板拆除与安装、拱圈增大截面等关键节点,全天候实时对结构进行监测,准确把握结构所受荷载及结构挠度变化,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确保了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
改造中的东兰红水河大桥。(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 供图)
文字|谭雪飞 唐春梅
>>上一篇:职业技能哪个“牛”,请看“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