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速,市民乘客出行需求多样化,对美好公交出行的需求更加迫切。近年来,推动线路车辆小型化成为公共交通发展趋势之一。公交企业发挥机动、灵活的优势,填补轨道交通未覆盖的空白区域,收获良好成效。“公交瘦身”降本增效,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泉州古城公交。(林慧 供图)
大车变小车 深入背街小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推进公交车小型化来提升公交线网的覆盖率,各地根据本地市民出行特征和道路情况推广6—8米或更小型的公交车。
为改善中心城区居民出行环境,重庆相继开通了城市公交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公交网络,拓展城市公交网络层级、完善线网布局。
“受山城独特地理条件影响,常规的公交网络无法全面覆盖。”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老城区的次支道路、背街小巷十分狭窄,公交配套设施匮乏,无法开行公交线路。2020年,重庆公交集团在车型上进行优化调整,更换小尺寸公交车,投放到渝中、南岸、渝北、北龙坡等多个区域,弥补常规公交车型无法通达狭窄、坡陡、弯急道路的短板。
3222路就是一条典型的小巷公交线路。线路往返里程约3公里,串联起轨道石井坡站、麦德龙商场及多个小区,惠及周边2万多名居民。该线路运营时间为6时到20时,顺畅接驳地铁站。
浙江省绍兴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公交车“瘦身”计划,目前,绍兴公交10米以下公交车1371辆,占所有运营车辆的61.7%,且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绍兴公交以“大车变小车”优化资源配置。例如,针对居民区、商圈周边道路狭窄、路况复杂、大型公交车通行困难等实际情况,投入27辆5.9米纯电微型公交车,有效提升接驳灵活度。
福建省泉州古城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有20余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大量的游客和狭窄的道路带来了严重的拥堵问题。为解决古城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服务配套,2017年1月,泉州市公交集团投入30辆观光电瓶车在古城6.41平方公里内运营,将公交服务延伸至古城背街小巷,实现了“点对点、门对门”新型服务模式,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提升古城的文化旅游品质。截至目前共投入6条线、共164辆古城电瓶车运营,不仅满足游客游览需求,还可以满足古城内居民出行需求。
运力互补 运营降本增效
在福建省福州市,同一条线路也有A角和B角。高峰期请出8.5米大型车保障运力,平峰期派上5.99米微公交降低成本。福州公交通过车辆“大转小”和线路“大小配”完成了公交“瘦身”,在提升绿色出行服务品质的同时降低能耗,节约经营成本。
福州地铁接驳5号专线是“大小配”较成功的线路之一。去年,智能工业园迎来企业大规模入驻,福州市道运中心建立公交出行网格化工作机制,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实地踏勘和客流分析,完善车辆配比和排班方案。发往园区的地铁接驳5号专线在8时40分和9时这两个高峰趟次投用8.5米的大车,其余时段采用5.99米的微公交。同时,接驳专线精准对接地铁运营时间,从地铁站出来无需多等就能上车,实现“零等待”“无缝接驳”。
据福州康驰新巴士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一辆10.5米长的大车更换为7米长小车,车辆购置成本可节约20万元;据内部统计,由于车身自重轻,电耗可降低20%,事故率也同比降低30%。
车辆大转小,也有利于提高公交运营效率。近年来,福州干线公交高峰期发车间隔缩至5—8分钟,小型车占路面积小、更灵活更快,平峰期用小车既节约成本,又可以保证发车频次,缩短乘客等待时间。
浙江省绍兴市公共交通集团党委委员、机务管理部经理单国权说:“绍兴公交持续推进公交车‘瘦身’计划,依托实地踏看、大数据分析等途径优化调整车辆车型和大小配比,增加中小型公交车辆采购比例,在公交出行便捷性和运营效率中探索平衡点,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降低购车成本支出。”
据了解,绍兴公交今年计划取消8米以上车型购置计划,新购5—8米公交车178辆,预计减少购车资金近亿元。
智慧调度 定制专属线路
车辆小型化更有利于根据不同地区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开设新线路。
四川省成都市公交集团通过“开门听音”活动了解到富民路、伏龙路等片区居民因受道路条件受限,常规公交无法延伸至此。根据周边居民通勤需求,通过实地走访社区、踏勘道路情况等举措,成都公交采用“天府微巴”模式,制定“专属”出行线路和发车计划,新开“天府微巴”1号线,服务华阳老城区将军碑、观音湾等社区居民通勤、通学、地铁接驳、生活购物等短距离出行需求。
面对出行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公共交通企业在使用“微巴定制”模式的同时也推动运营手段更新进步,适应乘客多元出行需求。
单国权介绍,绍兴公交通过公交数字化改革,搭建运营数字化分析平台,对各类运营信息采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为定制化服务打好基础。同时推动运营模式灵活化,根据客流出行特征,依托小型化车辆的灵活性,采取“固定﹢巡游”“全巡游”的灵活运营服务模式,最终完成运营服务个性化转变,积极打造特色服务公交体系。
广东省深圳市将中小巴投放至微循环、小黄鱼、蓝海豚接驳巴士等线路,深入轨道交通覆盖不到的区域。此外,更新车辆均为一级踏步车辆,配置轮椅上下车辅助板、轮椅区、婴儿车束缚装置、幼儿适用座椅、导盲系统等设施,体现人性化关怀,提升公交服务品质、提高市民乘坐满意度,增加公交出行吸引力。
(陈晶晶 黄晨阳 李鹏程 林佳妮 游昊)
>>上一篇:泉州 公交接驳不落空
>>下一篇:“两马”海上货运直航启动 助力闽台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