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随着233国道江都段率先开始路面沥青铣刨,全市2024年度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33国道江都段养护大中修工程单幅全长11.083公里,采用半幅封闭半幅通行的交通组织方案,实施24小时交通安全管理,预计于8月上旬完工。本次施工引入了“智能防撞预警机器人”为养护施工“站岗”护航,通过检测跟踪作业现场所在车道上游行驶车辆,实时发出有效声波预警,及时提醒上游车辆司机注意安全。“如果出现可能威胁作业现场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机器人可同时向作业现场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作业人员及时避让。”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可以降低移动作业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确保司乘人员及一线移动养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打造“春风‘扬’路 千里‘护’行”“苏式养护”品牌,推动扬州公路养护现代化,市公路部门坚持 “安全、舒适、环保、耐久、科学、经济”的十二字方针,全面贯彻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综合应用就地热再生、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厂拌温拌再生、掺玄武岩纤维SMA路面、基层厂拌冷再生、基层就地冷再生等“四新”技术,缩短建设工期,压降碳排放,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降低施工影响,有效提高全寿命周期效益。
今年公路部门按照“通行交互影响最小、公路养护效益最大、公众满意度最高”原则,采用整线化、集中式养护,分批次对233国道、345国道、264省道、356省道等4条普通国省道统筹实施养护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合计里程66公里,计划9月底前全部完成。
>>上一篇:@广大市民 避免货运物流寄递纠纷,要注意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