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春风吹绿了枝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它们是春天活力的最佳色彩,也是实力配角。看晨光洒在新绿初发的枝头,繁忙的工地上也多了几分姹紫嫣红。
走进樟吉改扩建项目峡江互通,A匝道右幅的三联生态防护边坡上,满目葱翠扑面而来,绿茵为底,缀以鲜花,宛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彩衣霓裳,清风拂过,绿浪涟漪,一幅“美绿”画卷渐次铺开。
谈到三联生态防护技术,中铁十八局樟吉改扩建项目A2标项目经理魏小兵介绍:“三联生态防护技术打造边坡,比其它技术应用投入更大,施工过程管控要求更高,但为了响应项目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号召,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全线首推三联生态防护技术,现在可以说成效明显。”
创新工艺,边坡品质内实外美
三联生态防护通过二十多年的课题研究和工程实践,逐步总结发展改进而形成一套成熟的生态防护技术,是一种由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环保绿化相结合的边坡设计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护、抗蚀防护和植被生态修复防护三重措施。
通过采用人工手段模拟自然良性生态系统三要素,进行创面植被恢复或重建的标准化工程技术体系,针对边坡生态防护和修复的技术难点,形成的一项集安全防护与生态修复为一体的坡面生态防护技术。由固网锚杆加镀锌机编金属网组成第一联物理防护,采用专有生物粘结配方材料合理配比后构成第二联抗蚀防护,第三联植被生态防护则是通过生态环境系统、植物群落系统和物质循环系统的构建,形成的自维持植被组合系统,植物根系进一步起到加筋锚固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气候、质地、坡比、土壤、植被等现状,围绕治理难题,聚焦关键技术,通过勘查取样、实验研究、模拟试验等,定制化研制生态修复微生物植生基材。”现场技术主管阮昭宏说。施工过程中,该标段用物理防护及抗蚀防护抵御风蚀雨蚀,培植乔灌草植被根土复合体,进一步保证边坡长期稳定。并积极探索新型绿化模式,在该基础上加入绿化元素,增强圬工防护的景观效果。
精细管控,边坡披上美绿霓裳
“项目开工以来,A2标作为三联生态防护技术应用边坡施工的试点单位,一年多时间,对外边坡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观摩活动,外来人员参观超过15次,俨然成为一处高频打卡点。”正在峡江互通三联生态边坡巡查的SR1总监办周小勇说道。
“量身定制”是樟吉改扩建项目三联生态边坡的特点。根据现场踏勘、取土试验情况针对每个边坡进行定制化设计,每处边坡都有着不一样的草种配比,让边坡绿化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定,严把材料进场、施工工艺、日常养护等关口,实施全过程盯控。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优化施工工艺,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做好施工记录,建立应急预案。准确落实“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的施工顺序,合理放坡、加固适度,减少征地和弃方。项目办和监理单位对每道工序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进行验收,确保三联生态试点边坡施工有序推进。
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始终注重环保工作,对施工、养护等阶段进行监测,有效保障边坡的稳定性和植被的良好生长。
路景相融,绿建未来效益初显
江西上半年具有强降雨气候特征,边坡采用传统圬工防护和常规绿化技术,会面临绿化过程中植被群落生存时间不长,人工植生层抗侵蚀能力较差、易冲蚀剥落,边坡在外营力作用下风化剥蚀作用依然明显等问题。三联生态防护技术兼具生态功能、防护功能、景观功能、文化功能于一体,秉承了生态优先、自然和谐、因地制宜的绿色生态理念。
三联生态防扩技术的应用,在实现路景相融的同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显。三联生态防护相比传统圬工防护减少开山取石,减少了二次生态破坏,具有一次建成,后期免人工养护,综合造价、全寿命周期综合成本低、更加安全耐久,能有效降低灾害风险,减少运营期间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特点,经济效益明显。三联生态边坡优选部分红叶物种,与红色文化相呼应,增强生态景观协调性,提升路域植被生态景观环境,扩大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社会效益明显。三联生态边坡每1万平米减少1500m³混凝土等圬工材料,植被覆盖度高,能消纳减排、改善路域小气候。同时具有防风蚀、抗冲刷、调节含水和温度、抗冻融、减温宿等作用,工程防护更安全耐久。预计每公里路段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00~300吨,边坡灌草植被群落每公里每年植物碳汇量达6-20万吨,绿色生态效益突出。
樟吉改扩建项目建设者们牢守工程建设与绿色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保护与恢复”优先原则,践行资源节约、节能高效理念,在绿色道路上不断探索,扎实做好打造高品质工程与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两篇文章”,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绘就美绿樟吉新画卷。(审核:郭捷菲来源: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