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广西交通运输部门
积极推动“四新”技术应用
以科技赋能
助力公路养护提质增效
近日,桂林公路发展中心在桂江大桥的维修加固工程中,创新性采用了智能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这是智能化预应力碳纤维板首次在桂林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中应用。
近日,玉林城区公路养护中心在日常养护作业中发现,传统的人工作业在修剪路树时通常只能修剪到2米高度左右,而高大的树枝和树冠则需要借助高空作业车才能完成,不仅降低了作业效率,还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养护中心组织技术团队对现有轮式挖掘机进行升级改造。技术团队参考市场上现有的绿化养护设备,对现有挖掘机进行优化、整合、加工。同时,自制增加绿化修剪部件,并加装在挖掘机的破碎液压管路上,为挖掘机增添了路树修剪功能。
近日,恭城公路养护中心在管养的国道241线创新运用新型材料“水泥毯”对土质水沟、涵洞进出口、土质边坡进行硬化。
近日,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来宾高速公路运营分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款用于监测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和反光衣的可移动智能摄像机监控报警装置。
可移动智能摄像机监控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与实物。
据了解,该装置通过前端摄像头采集视频信息流,随后将视频传输至后台控制单元嵌入的智能分析模块进行目标检测分析,视频被拆分成连续帧,并按照时间序列输入后台模型,系统提取视频帧中特征量进行类别预测,从而高精度地检测识别视频帧中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和反光衣。当检测到图像中存在未穿戴安全帽和反光衣的人员,会立即启动报警机制,通过声音提醒现场施工人员立即规范佩戴安全帽、反光衣。同时,该装置会将违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迅速发送给后台监管设备,确保监管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可移动智能摄像机监控报警装置警告反馈和语音对讲功能。
为方便监管人员与现场人员的沟通,该装置还配备了实时对讲功能,使得远程指导和警示变得更加高效。此外,一旦检测到违规作业,该装置能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软件推送等多种方式,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监管人员,确保安全监管无死角。该装置不仅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事故风险,助力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
(图文/林琮凯)
>>上一篇:大藤峡船闸单月过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