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上“新”了|新科技赋能 公路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时间:2024-07-06作者:佚名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应用新技术、

  安装新设备、

  引入新系统......

  广西交通运输部门以科技赋能

  提升道路“安全指数”

  与群众出行“幸福指数”

  

应用新技术提升公路通行能力



  近日,玉林公路部门在国道241线呼和浩特至北海公路玉林市容县思传村路段K3270+121-K3270+171上行与K3270+179-K3270+269下行路段路面维修养护工程中,首次探索使用了“四新”技术——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术。


  

  玉林市容县思传村路段路面修复前(左)后(右)。

  该工程项目位于玉林市容县九龙工业园区红绿灯路口,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交通量增长以及汛期持续降雨影响,路段路面的坑槽病害日益严重。为进一步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减少后期养护成本,玉林公路部门在路面维修养护中创新应用了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术。

  

  玉林公路部门工作人员对修复路面进行钻芯取样。

  据了解,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术通过在基体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路面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基灌浆材料,使得路面兼具水泥混凝土的刚性与沥青混凝土的柔性,通过嵌挤作用和水泥胶浆硬化共同形成强度,极大地提高路面承载力,在耐久、抗裂、低噪音、高温稳定和抗水损害等方面性能突出。

  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国道241线容县段部分路段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沿路城镇、村庄的交通面貌与公路安全水平。

  (文字/覃丹莉 韩湘茹 罗崇菁 图片/李燕琼)

  

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守护公路安全



  面对汛期持续降雨给公路养护带来的严峻挑战,环江公路养护中心在辖区国省干线公路易发生边坡塌方、路面漫水及易断通漫水桥等6处隐患路段,创新性地安装了监控设施,通过实时监测路况、及时应对突发情况,确保国省干线公路的安全畅通。

  

  环江公路养护中心工作人员在省道509线板罕桥调试监控设施。

  据了解,此次安装的监控设施集成了高清摄像头、红外线夜视仪及太阳能板等技术,不仅实现了全彩色、夜视、调焦及镜头旋转等多功能一体化,还能全天候、全方位、大角度检测公路路况。同时,该监控设施还配备了实时传输功能,能够将路况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后台系统。后台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随时调阅路况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省道211线洛阳红安社区路段夜间监控效果。

  此次监控设施的安装,不仅提升了环江公路养护中心公路养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也为该养护中心辖区公路重点路段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文/蒙宏玲 谭仕维)

  

创新集约管理模式助力智慧化收费



  近日,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灵山高速公路运营分公司第一个班长授权集约化管理试点在南湛高速收费总站正式启动,通过整合6个收费站点为3个管理区一个总站,实现了“集约化”“一路一总站”的“六站合一”管理模式,标志着灵山高速公路运营分公司所辖高速公路收费站从传统人工值守模式迈向少人化、自动化、智能化新时代。

  

  

  云值守平台。

  为了进一步提升收费效率和优化资源调配,南湛高速收费总站还引入了先进的集成化云值守收费管理系统。该系统对计算机系统和收费车道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实现了现场业务的远程授权处理。引入该系统不仅大幅减少了授权班长的人员需求,还促进了收费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全面提升了收费站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智能化运营水平。

  

  司机使用自助发卡机。

  同时,南湛高速收费总站还积极引进智能自助设备,配备到所辖6个收费站点,司机在交费时只需将通行卡投入设备中,即可轻松完成交费。少人化的收费运营模式有效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时间成本,盘活了人力资源,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和群众出行的满意度。

  (图文/陆倩)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zwxmtxx/t186389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厅长署名文章|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贡献交通力量

>>下一篇:广西首批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成功首飞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