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山西日报:畅通生命通道 筑牢安全防线

时间:2024-07-14作者:佚名来源: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请注意!现在有紧急情况,请大家保持镇静,沿紧急通道安全撤离,谢谢合作!”6月16日,一场火灾逃生演练在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万水物贸城举行。演练人员按照逃生要领,沿着疏散路线从各个出口有序安全撤离,切身感受到了畅通生命通道的重要性。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我省各地各部门聚焦“畅通生命通道”这一重点,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不断提升公众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心安全、参与安全、呵护安全、共筑安全的浓厚氛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通道等专用通道,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我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月”这一契机,持续开展“畅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旨在坚决整治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等隐患问题,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专项整治行动中,大同市组织生命通道排查2400余次,排查治理问题隐患2000余个;晋中市消防救援支队针对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等隐患问题进行媒体曝光,截至目前曝光7家单位;晋城市组织排查1274次,排查治理问题隐患647条,安装设置疏散指示标识等设施4912个,组织开展模拟火灾和地震等场景的应急疏散演练、线上避险逃生公开课、避险逃生知识竞答等活动594场次,参与10万余人次。省住建厅成立4个省级督导组,对在建、房建市政工程消防“生命通道”管理内容开展督导检查,发现16项消防隐患,已移交属地主管部门督促整改。

  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文化建设,全省各地通过线上线下,充分利用海报、动漫、短视频等多元化形式,集中开展安全宣传,讲解生命通道标识的含义和识别方法,宣传应急疏散常识与技能,扩大“畅通生命通道”的宣传面、影响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关注度。

  全省深入开展专题研讨、集中宣讲、辅导报告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贯彻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各企事业单位通过组织“安全生产大家谈”“班前会”“以案普法”,观看“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片、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典型案例解析片和“全民安全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强化贯彻落实。

  省安委办、省应急厅精心制作《生命通道不容霸道》公益宣传片,在山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持续播放1个月。晋城市拍摄了《畅通生命通道 筑牢安全防线》宣传片,在全市进行广泛宣传。国网山西公司制作海报155幅,动漫、短视频等1145篇,通过各类平台载体广泛传播。

  “安全宣传咨询日”当天,全省各地组织开展了宣传、咨询、展示、互动体验、“主播走一线”“主播讲安全”“专家讲安全”“线上安全知识抢答”等特色鲜明的线上线下活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学习日常安全和应急知识。直播期间,网民积极互动,累计观看量达358万余人次。

  各级牵头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贴近实际、创新方法,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省安委办安排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持续开展城镇燃气、有限空间、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贯彻,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演练。

  同时,我省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组织的网络知识答题和全省“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网络知识竞赛等应急知识普及活动。在全国网络知识答题活动中,山西答题人数12万余人,答题180余万人次。在全省举办的安全知识竞答活动中,60余万人参加,答题达800余万人次。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我省将锚定“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目标,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张毅)


原文链接:http://jtyst.shanxi.gov.cn/jtzx/mtgz/202407/t20240711_960813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山西日报:太原学生暑期办地铁卡 享受五折优惠

>>下一篇:【新华日报】我省今年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