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智慧文化 > 正文

码头往事

时间:2024-07-14作者:佚名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近日,来到萍乡南正街水门下河边码头旧址,不禁感慨昔日父辈艰辛的码头谋生和如今的南正街大变样。

  南正街,这个位于赣西萍乡市安源区萍水河边的南门桥附近地段,不知从何时起,当地人就管这个地方叫南正街。

  

  

  

  南正街今昔比对图

  

  新中国成立前,南正街码头是用一层一层的成千上万根麻条石用桐油、石灰、糯米胶粘垒建而成的停船用的一个港口,曾经是萍乡重要的商贸运输集散中心。那时人们出行只能依赖这一条水路走南闯北。这条曾经的交通要道承担着将萍乡的煤炭运往湖南的重任,在“洋务运动”未拉开序幕之前的明末清初,萍乡安源等地开始有小煤窑开采,因萍乡山坳居多,陆路交通不便,全凭水路交通往外运货送客。煤炭由萍水河的沿岸码头起运,经渌水转入湘江到湘潭,再经长江转运至汉阳……而集中装运上船的煤炭全部是由当时用古老运输方式土车子“推脚炭”挣脚力钱的人运至码头。在株萍铁路没开通之前,这条流往醴陵,入湘江,进洞庭湖的萍乡人民的母亲河承载着交通动脉的重要作用,南正街码头是当时客货运输的一个“中转站”。

  新中国成立前,祖父为了谋生,从上栗县赤山乡麻田村一个叫新屋下的山旮旯地方,来到南正街码头。他靠自己一副强壮身板帮商人装船卸货挣钱,还在码头附近建房创业。我的父亲出生在萍乡,在鳌洲书院读了几年书。小时候我常听父亲讲过去的故事:他小时候喜欢的活动就是在河里捉鱼、划船、游泳。听父亲说,码头往来萍乡至湖南的水运相当发达,客、货运船舶日夜川流不息,父亲随祖父去南岳衡山朝拜就是在南正街码头上的船。那时河岸绿油葱葱,河面碧波荡漾,河里还有很多大尾巴鱼和鲤鱼,河上还经常开展龙舟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萍水河两岸工业逐步发展,密布着的安源钢厂、纸厂等众多企业让环境遭到了破坏,河道渐渐淤塞,水量减少,难以行船,码头逐渐失去了其作用。

  曾几何时,在码头所在地放眼望去,河水肮肮脏脏,房子破破烂烂,南正街乱七八糟交通非常不便。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虽然码头废弃,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四通八达,人民安居乐业,是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天的萍水河,碧波清澈,沿岸的污染企业被绿色产业取代,山明,水秀,风景这边独好,古街的古建房统一规划,整整齐齐排列,街道四通八达,还新开通了3条公交线,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夏日傍晚时分,我站在南正街码头旧址边,看着摩肩接踵的人群。3条笔直的步行街道从东门桥直至南门桥,市民、旅游者漫步在步行街道,欣赏着两岸古街美景。闲坐在河边观景亭台楼阁椅子上的人们,悠然观着屋顶上飘着的袅袅炊烟,看着斑驳的河面,聆听着古老孔庙、鳌洲书院发出的钟声和广场舞的歌声,喝着沁人心脾的清茶。此情此景,令我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着实实在在的变化换来的一张张幸福笑脸、一个个期盼的眼神,那是新时代萍乡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芦溪县交通运输局)

  


原文链接:http://jt.jiangxi.gov.cn/art/2024/7/12/art_32669_49510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全路老年第一届太极拳交流活动在兰州举办

>>下一篇:小菜园绘就和美家园新画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