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40万吨级铁矿石船“ORE KOREA”轮靠泊湄洲湾港罗屿9号泊位。(王劼睿 摄)
“我们一起去看海——丝路港城行”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王劼睿 摄)
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内,操作人员使用远程控制堆高机开展装卸作业。(厦门港务集团 供图)
厦门港集装箱码头元宇宙数智管理平台。(厦门港务集团 供图)
海巡艇在湄洲湾巡航。(王劼睿 摄)
“台北快轮”靠泊福州港平潭港区金井作业区作业。(王劼睿 摄)
“学习号”客轮。(厦门轮船有限公司 供图)
上汽宁德基地生产的乘用车辆。(王劼睿 摄)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启程,郑和七下西洋在这里伺风开洋,马可·波罗曾描述这里的港口说:“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这里是福建,它依海而生、向海而兴。30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如今,福建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港通海、向海图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海上福建”。
福建拥有全国1/6的大陆海岸线,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近年来福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港口群,推动港口运行高效能,打造港口服务升级版,扩大港口辐射经济圈,为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兰永长介绍,2023年福建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818万标箱,其中,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3位、福州港货物吞吐排名全球第17位;港口经济增加值达7116亿元,全国排名第3位。
8月5日至9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海事局、福建省港口集团联合举办“我们一起去看海——丝路港城行”主题宣传活动,记者跟随媒体采访团深入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平潭、宁德的港口码头、临港企业一线,感受向强发展的海洋经济热潮、感知向新而行的蓝色澎湃动能。
丝路古港新活力
福建自古便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记者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外销陶瓷器陈列其间,宋代海船承载的香料、药材等文物和其所采用的水密隔舱技术闪耀着千百年前第一大港的荣光。
如今远眺湄洲湾,北岸LNG及燃气电厂气罐和烟囱林立,南岸石化产业园沿海岸渐次铺开。湄洲湾港依托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形成了油、煤、矿、气四个特点鲜明的主要货种运输系统,推动大宗商品领域的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8月7日下午,满载40万吨铁矿石的“ORE KOREA”轮在海巡艇护航下平稳靠泊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沿着400多米的岸线,4台50米高桥式抓斗卸船机一字排开,如钢铁巨人在蓝天下巍然矗立;后方堆场中,一座座铁矿石小山闪着丝绸般的光泽。
“这种全球最大吨位船舶已在罗屿码头实现常规化靠泊。”罗屿港口公司副总经理邹奥青说,罗屿作业区逐步强化连片规模效应,目前已建成投产9号40万吨级卸船泊位、10号10万吨级装船泊位,8号30万吨级和11、12号15万吨级散货泊位也已开工建设。
横跨泉州、莆田两市,由4个港区组成的湄洲湾港于2009年港口资源整合中应运而生,如今可靠泊世界上最大的矿石船、原油船、煤炭船、LNG船。“全力服务湄洲湾港发展,我们推进实现载运煤、矿等重点物资运输船舶‘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直进直靠、直离直出’,保障水上运输大动脉高效畅通。”莆田海事局四级主办傅学宁说。
在湄洲湾港的辐射带动下,湄洲湾沿岸形成了以福炼、中化、永荣为代表的石化产业链条和以国投湄洲湾电厂、国电电厂为代表的电力能源基地,益海嘉里、赛得利纤维、上海电气风电设备等先后落地,助推湄洲湾地区成为福建省制造业三湾引领的重要基地。2023年湄洲湾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33亿吨,同比增长21%。
“全省最大的台商投资企业泉州国亨化学有限公司也落地湄洲湾畔,港口引领产业、服务产业作用愈发突出。”福建省湄洲湾港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湄洲湾港将全力释放港口服务临港产业发展、中西部省份对外开放、对台交流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交流互通的功能作用,打造带动作用明显、产业服务充分、互联互通高效、安全绿色示范的品质港口。
智慧升级新动能
海面上,一艘艘远洋货轮有序进港靠泊;岸桥下,吊具稳稳地将集装箱从货轮上抓起,再精准地码放在集装箱卡车上……8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厦门港海天码头,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繁忙景象。
此时,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分公司操作部的陈树林正坐在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中控室的空调房里,看着电脑屏幕、手握操作手柄,操作着轨道吊这样的庞然大物,动作行云流水。在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数智中心远控室里,操作员和人工智能“并肩作战”的情景在同步上演。一个操作员可以同时操控多台机械,在提升工作安全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福建首家煤炭自动化装车楼也在有序运作——操作员轻推摇杆,精准重量的煤炭就缓缓倾卸在下方等候的一节节火车货运车厢中,装满一节车厢平均只需 1分钟。“高效中转的煤炭可直达福州、三明等地以及江西、广东等省份,有力保障了全省乃至华中、华南区域煤炭供应链稳定。”国投湄洲湾港口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福建智慧港口的标杆,除了集装箱堆场自动化作业和岸桥远程操控作业,厦门港在智慧转型中还在不断跨越。今年6月,全球首台远程控制电动空箱堆高机落地厦门港海天码头,即将加入作业序列。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还推出了以实景三维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应用产品——厦门集装箱码头元宇宙数智底座。
“在强大的可视化能力和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功能双重作用下,平台可提供一系列功能和服务。”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技术管理部经理助理郭延熹表示,平台上线后可实现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导航、港区智能安防、大数据分析决策等多种场景,实现平台数据汇聚分析、高精度空间场景建设、高仿真可视化交互等数字化领域变革。
成立于2018年的“丝路海运”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开启了港航贸一体化进程。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并将其列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
截至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30家,命名航线达122条,通达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个港口,累计开行1.5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22万标箱。“得益于‘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的高效率,‘丝路海运’的厦门—马尼拉电商快线海运时间只需两天,在全球实属罕见。”海丰集运厦门分公司市场部经理范协辉说。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告诉记者,“丝路海运”构建广泛高效的海上运输网络,重点打造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平台,制定港口、航运、通关、中转、多式联运场站等贯穿物流链多个环节的服务标准体系,均是创造良好海运合作发展环境、促进运输服务品质提升的重要支撑。据悉,近期他们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了福建东南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平台,加快建设东南物流大通道。
港城融合新气象
以港口为龙头、产业为核心、城市为载体,壮大港口经济,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港产城融合发展,成为港口城市崛起的优势之路。
位于福州福清湾畔的元洪投资区背山面海,交通便捷,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是国家一类口岸,江阴港区距离投资区也仅40公里。以元洪投资区为核心,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蓬勃发展。
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首个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这里已初步形成水产加工、肉类加工、粮油与植物蛋白、热带水果及特色农产品、预制菜五大主导产品系列,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凸显,产业分工合作更加紧密。
在紧挨着元洪码头的福建丰大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一辆辆运输车在厂房外来回穿梭。福建丰大集团执行总经理卞晓丽介绍,目前这里的冷链物流基地拥有全国最全的温区,从零下65摄氏度到零上20摄氏度全覆盖,为园区企业提供远洋渔获、进口肉类等生产原材料存储、加工、交易、物流等服务。
元洪码头对岸,靠泊在福州港平潭港区金井作业区的“台北快轮”一派繁忙,为平潭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打开了更加快速的物流通道。平潭港区是大陆离台湾本岛距离最近的港口,目前“台北快轮”“华航3”等直航集装箱班轮稳定运营,平均每周7个航次,有力支撑服务两岸跨境电商发展。
平潭海事局金井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巫朝鑫告诉记者,现在两岸直航船舶实行船舶资料“一次报备”制度,通过“单一窗口”实现“进出口岸”绿色便捷通道,两岸跨境电商包裹运输时效大幅提升。
“与海事、海关、口岸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做优仓储、通关等各环节主动服务,以‘快’的优势做文章,打响了平潭港区‘空运速度、海运成本’的物流品牌。”平潭综合实验区港务发展有限公司金井码头管理部副经理刘小平说。
在宁德三都澳天然良港的北端,占地面积约2100亩的上汽集团宁德生产基地格外醒目。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总装车间,“平均每53秒就下线一辆整车”,这是世界汽车工厂极限智造的速度。“上汽整车在漳湾作业区滚装出口已成为常态。”宁德三都澳海事处漳湾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董茂勇告诉记者。
以港兴产、以港引产,新兴港城宁德正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据福建宁连港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步文介绍,漳湾作业区7—10号泊位自投入运营以来,重点开展镍矿、铜精矿、矿建材料、镍铁、硫酸等散货及集装箱、滚装汽车等港口装卸业务,有力服务宁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及临港工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70万吨,同比增长42.7%。
水运交旅新风尚
夜幕降临,海风拂面。厦门旅游客运码头的候船大厅排起了长龙。“我们是从外地过来旅游的,特意来打卡看夜景。”等待乘船夜游的陈女士笑意盈盈地对记者说。她将乘坐的是福建省厦门轮船有限公司运营的“学习号”客轮。
“学习号”客轮是福建省委宣传部确定授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是福建又一张融合新媒体、传播新思想的崭新名片。“学习号”红色航线也是福建打造的3条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之一。
“学习号”客轮航经鼓浪屿、厦大白城、鹭江水域,航程一个小时。地标建筑双子塔的灯光秀璀璨夺目,鼓浪屿上郑成功雕像静谧雄壮,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分享。“在‘学习号’上还可以体验革命歌曲竞猜、党史知识‘一站到底’竞赛等互动学习项目,可以通过AR、VR等开展场景化党史学习教育。”航线负责人黄晓莉告诉记者。
平潭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际旅游岛,平潭“福往福来”海上观光游也是交通运输部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之一。站在“海坛1号”游轮甲板上,海岛风光尽收眼底,海蚀奇观美不胜收。游客中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海的,也有慕名前来体验推介的网络主播。
“‘海坛1号’是全省首艘以‘福文化﹢探秘海洋’为主题的观光游船,最多可容纳290多名乘客。”福建平潭海上观光游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说,游船集互动体验、休闲娱乐、观光打卡等功能于一体,推出了活力海上追风、舒心海上食光、欢乐海上摄影、浪漫海上逐日等主题航班,为游客提供多样的海上旅游体验。
福建背山靠海,山川秀美,海景旖旎。从闽A到闽K,可以说有水的地方就有风景。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内河可以乘游船畅游大金湖,坐竹筏徜徉武夷山九曲溪,沿着闽江追忆红色地下航线的光辉岁月;乘船出海,还有湖光山色海景于一体的嵛山岛,妈祖信俗发祥地湄洲岛,水运和旅游资源都很丰富。
以交塑旅、以旅彰交,福建不断丰富水运交旅融合发展的内涵,拓展交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福建将聚焦打造精品航线,提升船舶设施品质和水路旅游服务质量,引导各地市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水路旅游服务产品,高标准打造一批功能完善、便捷舒适、安全绿色的精品航线,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水路运输和旅游生活服务。
(记者:刘兴增 薛荣泰 通讯员:陈娜妍 徐曼妮)
>>上一篇:山海绵延,一路风景一路歌
>>下一篇:三明公路以“绿”为底串路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