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睿翔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我国2024年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比2023年达到千亿件提前71天。当下,快递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快递市场繁荣活跃,相关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为进一步回应群众对于快递行业的相关诉求,8月13日,省邮政管理局局长蒋波带领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走进省《政风热线》直播节目,现场回应群众关切。
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但目前,不少快递企业仍未落实相关规定。
家住南京市江宁区万科翡翠公园小区的赵先生反映,他原以为自己下单的两箱牛奶迟迟没有到货,前往小区的快递驿站一查,才发现牛奶已经到货3天,但这期间他没有收到任何电话或短信提醒。驿站工作人员回复称,站点与多家快递企业有合作关系,这些企业的快递员会直接将物品投送到这里,“有时受网络影响,确实存在客户收不到取件码的情况。”有的快递员称,快件的投递量太多,“挨个打电话通知不现实”。
“新规进一步规范了投递服务,但在实际投递过程中,仍存在企业未取得用户同意就擅自将快递放在驿站的情况。企业还需要提高履约意识,如果履约不到位,管理部门将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蒋波表示,快递企业要加强科技赋能,特别是增加智能语音系统,提升用户体验、减轻快递员压力;快递员也要和用户加强沟通、提高履约意识、配合规定实施。
快递进村、特产出村,这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地区的居民寄取快递是否便捷?记者在南京、宿迁、徐州等地的农村地区采访时发现,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待打通,只有邮政快递的末端服务网络比较完善。
农村快递面临着点多线长、面广件少的现实状况。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一天的快递业务投递量是3000万到3500万件,农村业务量占比为10%到15%。江苏大约有1.4万个行政村,平均到每个村的量比较少,客观上给快递进村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管理部门主要从‘疏’和‘堵’两方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发挥行业主体力量,提高企业积极性。”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芮晓峰说,“疏”就是集中分散的力量,包括“交邮合作”“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以及集中递送站点等方式,通过交通和邮政部门合作、邮政和快递企业合作、快递企业“抱团取暖”等方式降低递送成本;“堵”就是要求提高企业的履约能力,按照企业在省邮政管理局网站公示的服务承诺,凡是在企业服务范围内的村,快递企业就要进,否则应按照承诺接受省邮政管理局的处罚。
快递行业向来有首重和续重的概念。一般来说,首重是指最低的计费重量,多数快递公司都将首重额度设定为1公斤;续重则是指超出首重的部分,按照标准另外计算费用。这种计费方式原本是为了合理计算运费,但部分快递公司在续重计算时档位不够细分,不足1公斤的按1公斤计算,存在“向上取整”的问题。
芮晓峰表示,对于有收费价格公示的快递企业,如果没有按照公示来执行的,可以反映给价格管理部门对其处罚。因快递续重“向上取整”的计费规则是由相应企业的总部制定,江苏分公司执行的是上级规定,省邮政管理部门将向上反映,请国家邮政局对快递总部企业进行约谈,提示他们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尤其是按照快递服务标准,制定合理的收费规则,创造合理舒心的消费环境。
“快递在方便大家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如缺乏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供给,常有延误、丢失、没有按址投递等情况。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群众诉求,引导快递行业更好发展。”蒋波说。
本文刊于《新华日报》8月18日2版
>>上一篇:【新华日报】盐城港各港口间通上“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