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宗峰
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江苏昆山城市航站楼的直升机载客航线近日开通,这是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这架跨省“飞的”接驳了什么?
“飞的”从空域上接驳起两地。这条低空载客运输航线的开通,将上海浦东机场和昆山城市航站楼原本1.5至2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1小时以内。未来,苏州计划开通更多直升机联程接驳航线。通过空中快速飞行及机场专属通道通行,效率相较于“地面通勤+机场普通通道”提高4至5倍。对时间要求较高的群体而言,“空中的士”能够显著节约时间,提升出行效率和旅游体验。
“飞的”从产业上接驳起两地。昆山是江苏、苏州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势下,昆山积极承接上海溢出资源,不断紧密衔接对接上海产业。以咖啡为例,30多年前还在“用脸盆装咖啡”、不具备“咖啡基因”的昆山,如今瞄准“世界咖啡之都”上海,凭借雄厚制造业基础等优势,将自己打造成“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甚至,在昆山还有条“沿沪产业带”。正是产业上的紧密衔接,创造了更多高端商务出行需要。进一步看,如果“飞的”得到更大范围推广、普及,也会为两地往来增添更多个性化通行方式,为产业紧密衔接尽一份力。
“飞的”也有利于完成创新与市场的“接驳”。尽管现在票价是同样路程高端商务车的两倍,但随着后续客座率的提高,价格有望更亲民。考虑到成本回收、市场接受度等因素,很多新技术、新服务的落地商用初期,都要经历较高价格阶段。不过,当市场得到开拓,研发上市成本得到均摊,服务提供方也就有了更多降价空间。放眼不少地方的低空载客服务,价格均明显高于其他通勤方式,虽然一时的市场接受度有限,但这往往是商业化得到广泛应用不可或缺的“前奏”。
更多“飞的”航线开通,也是创新与应用的“接驳”,是实现低空经济从创新、概念走向市场和商业的“过渡”。事实上,低空载客仅是“低空+”诸多表现之一,低空经济还将不断催生空中交通、空中物流、医疗救援、旅游观光等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由此撑起万亿级规模市场。当更多人感知到低空载具的可靠性、可及性,更多关联细分产业也会“触类旁通”,从而推动低空经济实至名归,成长为产业经济的粗壮旁支。
本文刊于《新华日报》8月22日5版
>>上一篇:【江苏工人报】船舶修造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下一篇:【新华日报】低空经济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