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通运输部门
在提升养护效能、强化智能管控
保障道路安全上全面发力
以科技赋能
助力公路养护
从“会养”到“慧养”
应用智慧管养与应急平台近日,河池公路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广西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管养与应急平台,发现国道355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古龙特大桥可能存在险情,工作人员立即发出指令,大化公路部门接到指令后及时采取处置措施,保障了大桥的安全运行。
国道355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古龙特大桥上安装的监控设备。
据了解,广西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管养与应急平台是广西交通运输多部门联合开发的路网结构智慧监测与决策平台。2023年3月,河池公路发展中心开始引入该平台,在养护辖区内的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路段、边坡、桥梁、隧道等安装视频、结构物健康监测、防船舶碰撞智能设备,进一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该平台通过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实现对道路、边坡、桥梁、隧道等关键结构物的全面、实时监测,极大地提高了道路安全隐患的发现和处置效率。通过结构健康监测、桥梁主动式防撞预警等功能,平台能够精准研判结构物的损伤状况和健康状况,并自动发出预警,为及时采取养护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广西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管养与应急平台界面。
截至今年8月20日,河池公路部门辖区管养路段、桥梁、隧道等重要区域已安装连接该平台的视频、结构物健康监测、防船舶碰撞智能设备23套,累计发现并上报各类公路事件及病害11件,形成工单11件,闭环处理11件,取得良好监管效果。
(文字/韦昌学 符贵明 图片/唐敏秀)
应用桥梁与边坡灾害识别报警系统近日,由桂西公路发展中心主导、广西交科集团研发的桥梁与边坡灾害识别报警系统,在国道242线K3520+314古漏关立交桥(宾阳县思陇镇附近)稳定试运行后成功验收。
安装在公路沿线的桥梁与边坡灾害识别报警系统。
据了解,桥梁与边坡灾害识别报警系统融合了最前沿的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公路边坡、桥梁等关键区域的全天候、高精度监测。通过路侧摄像头捕捉的高清视频图像,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并识别潜在的灾害风险,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自动报警机制,提醒工作人员及时介入阻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该系统还配备了高效的声光报警系统。当灾害发生时,系统能够迅速将预警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声学广播和光学警示信号,对周边居民和过往车辆进行即时、精准的劝导和疏散,极大地提升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覆盖面。
此外,该系统硬件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公路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文字/黄幼玲 卢姗姗 图片/陆月雅)
引入车载路面吹风机近日,防城公路养护中心成功引入车载路面吹风机,有效提升了公路养护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据了解,此次引入的车载路面吹风机具备强大的风力输出和精准的操作性能,不仅能够迅速清理路面上的各种杂物,还能确保清洁效果的全面性和稳定性。相比传统的人工清扫方式,在路面散落物较多的情况下,车载路面吹风机仅需工作一小时,即可完成20名养护工人同时作业的工作量,且只需操作人员在驾驶室内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完成清洁任务,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公路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正在工作的车载路面吹风机。
目前,该车载路面吹风机已在国道210线、省道312线防城公路养护中心辖区路段的日常养护工作中应用,不仅能够减少粉尘污染,大幅缩短作业时间,还能降低对交通的干扰,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
(图文/覃鹏)
>>上一篇:开工建设两周年,平陆运河进度如何?这份数字战报请查收!
>>下一篇:战高温|直面“烤”验,TA们很“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