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打造“公交﹢慢行”无缝换乘出行系统。(泉州公交集团 供图)
“从我家到公交站有七八百米,走路得将近十分钟,现在有‘小黄’就方便多了,骑个车很快就到,直接无缝换乘搭车。”吴女士是福建省泉州市公共自行车“小黄”的忠实用户。
近年来,泉州市积极探索“公交﹢慢行”模式,提出“多彩交通”发展理念,发展多位一体的公共出行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独具古城风情的“公交﹢慢行”出行系统。
“如今,常规公交‘小蓝’串联中心市区及环泉州湾区域,古城观光车‘小白’在6.41平方公里古城内招手即停,微循环公交‘小灰’连接居民社区和城市主干道,市区公共自行车‘小黄’超1.8万辆,累计服务超2.2亿人次……公交与慢行衔接更紧密,解决好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泉州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科副科长许伟杰表示。
系统布局满足多元需求
市民陈先生在东海中央商务区上班,自从E5公交线路开通后,每周回泉港老家更方便了。据悉,E5公交线路串联起泉州丰泽区、洛江区、台商区、惠安县和泉港区,有效满足群众来往办事、就医、上学、工作等需求。
“在原有线路基础上,以符合市民出行习惯、适应出行需求为前提,挖掘既有资源潜力,将环湾各区域划分为3类12个服务区域,构建‘中心放射﹢外围连通’的公交服务网络,逐步推进‘快干支微’的线网架构,形成点面结合、快慢结合、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多层次、一体化公交线网,有效提升公交服务水平。”许伟杰介绍,“以便利出行为出发点,我们积极探索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定时定点服务等,推动招呼站、电子站牌、智慧公交站点建设,目前已有公交电子站牌近500座、定时定点公交线路19条。”
加快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持续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近年来,泉州推动7条公交线路开展适老化改造,实行65周岁及以上老人、退役军人及三属人员乘坐城市公交优待,配合推进市区71座公交候车亭品质提升,让公交出行更优惠、群众出行更方便。
优化线路服务产城发展
2023年9月福厦高铁开通运营,为配合做好泉州南站、泉州东站及泉港站三个新增站点的交通接驳,泉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首批规划15条公交线路无缝接驳高铁泉州段。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今年以来优化8条途经铁路站点的公交线路,其中6条途经古城周边,加强铁路站点与古城的交通接驳保障。
“我们始终坚持公交紧跟城市布局走,及时调整优化公交线路服务‘产城’发展新需求,以多模式、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引领绿色出行。”许伟杰表示。
截至目前,泉州公交线路从2020年305条拓展到359条,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延伸到7753公里,增长超39%。今年上半年,泉州市公交客运量超5959万人次。其中,64条公交线路接驳各铁路站点,39条环湾公交线路实现中心市区与环湾各县域骨干公交线路全覆盖,12条毗邻县域互通线路及3条市域互通线路串联。
接下来,泉州市交通运输局将指导企业更新300余辆公交车,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引领绿色出行,为泉州注入公交新动能。
(林燕 盛立平)
>>上一篇:福建LNG单月卸货量创新高
>>下一篇:漳州探索“党建+交通”助力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