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天码头。(资料室供图)
9月的厦门,花木葱茏,天蓝水碧。9月7日,第六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厦门开幕。此次论坛以“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主论坛、专题论坛、2024“丝路海运”圆桌会议、港航贸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来自国内外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的超600多名代表参会,对完善“丝路海运”国际合作机制、高水平推动“丝路海运”港航产业升级、高质量推进航贸一体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智慧绿色转型是行业发展“必修课”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如何构建服务可持续创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如何坚持创新突围,推动港航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9月7日举行的第六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主论坛中,来自港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行业组织代表齐聚一堂,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次论坛不仅仅是一次会议,也证明了中国在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和共享繁荣方面的远见卓识。”柬埔寨副首相兼发展理事会第一副主席孙占托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日益复杂的挑战,此次论坛对加强贸易和搭建桥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李世新表示,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要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加快推进高水平航海科技自立自强,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航运体系,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生态,为“丝路海运”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不断提升我国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交通运输部将对内深化改革创新,对外加强合作交流,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兼综合规划司司长吴春耕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完善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发挥航运业对外开放的先行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助力形成助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变革创新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港航业发展动力转换,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当前,航运发展面临绿色、低碳、智能的新趋势,以智慧零碳码头、绿色环保船舶、智能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智慧绿色现代港航产业体系正全面到来。”中交集团董事长王彤宙认为,面向未来,应坚定不移推动科技领航、智慧引入,积极构建联盟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协同机制,加快清洁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打造更多智慧绿色码头,智能管控系统,智联运输装备,大力提升中国智慧港航产业的科技含量。
与会嘉宾认为,智慧绿色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行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港航业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引导港航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港航贸互联互通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不断升级。参会嘉宾围绕加快构建全球互联互通新模式、开辟共同繁荣发展新道路等内容阐述观点,开展交流。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经济形势复苏缓慢,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顺畅安全。”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林戟认为,在此背景下,各方应跳出圈层、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从传统的港口、航运、贸易等各自的角度解放出来,树立一个大局观念,着眼于整体发展,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广州港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波介绍,广州港持续深化“港”“航”“路”“企”合作,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不断提升物流网络通达性,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完善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推动枢纽港与贸易港、金融港、信息港联动,促进港航贸一体化发展。
“当前,全球各国之间物流服务能力的差别巨大。在推进港航贸一体化过程中,港口之间的相互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微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要加强与国际大型港口的合作,利用高度密集的航运要素和更加丰富的航线网络,从而帮助更广泛的地区对接全球市场,提高运营水平。
加快推进港航互联协同,推动“丝路海运”高质量发展是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司长陈亚军建议,要持续深化全方位互联互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道,推动规则标准充分对接、运输方式高效衔接、贸易航线广泛连接,积极推动国际海运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
大家认为,在新形势下,港航业要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应着力畅通物流体系、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沿江沿海产业聚集辐射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从人工智能、云计算,到5G、物联网,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影响各行各业,科技创新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9月8日,丝路海运技术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以“绿色引领 智慧赋能 打造新质生产力 助力港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200余位来自国内外各大港口的专家学者,共话港航产业技术成果,共谋港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振华重工围绕智能软件系统和智能码头核心装备,聚焦绿色化,提出了一站式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可在码头布局、装卸设备、运营维护、码头信息化智能化等各方面满足用户需求。
“振华重工高度重视港口绿色可持续发展,将绿色化作为重点纳入一站式解决方案规划中,让智慧码头装卸更加便捷高效。”上海振华重工副总工程师赵斌介绍,一站式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可在智慧码头运行中通过对车辆、起重机等设备进行状态感知,并结合作业任务要求,通过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控制车、货、港、人几大基本要素的无缝连接与联动,合理调动和控制,有效降低碳排放,最终实现能效的优化与平衡。
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管理部总经理茅宏亮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干散货码头数字化管理也正逐渐凸显其重要作用。
茅宏亮表示,未来干散货港口装备在全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并依托全面感知、高度共享、智能决策、自主装卸、深度协同等策略,发现并解决干散货码头生产经营、计划调度、操作维护等环节的瓶颈问题。
论坛上,上海振华重工还介绍了码头水平运输系统在多种车型、侧边装卸、混行场景、单体智能等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智慧港口在云端、路端、车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水平运输混行的技术方案。
与会嘉宾表示,这些成果将在各自领域助力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动驾驶商用车在港口的应用已经接近商业化推广阶段,随着5G、新建建和车路云的一体化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港口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无人驾驶的落地。”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部数智化中心总经理、海外业务开发总监佘振武表示。
福建港口集团副总经理吴厚生指出,技术力量在提升港口运营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福建港口集团与上海振华重工等合作伙伴一道,推动厦门海润码头完成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福建方案。希望以此次论坛为起点,共同开启港航业绿色、智慧、高效的新篇章。
(全媒记者:王有哲 通讯员:陈迪)
>>上一篇:漳州探索“党建+交通”助力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