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引导绿色出行,在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提升服务、完善设施设备、拓展多元经营、促进衔接融合、保障人员权益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9月11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的函》,推出12个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整理后予以刊发,敬请关注。
南京织密公共交通出行“幸福网”
推出响应式停靠公交,畅通微循环公交,发展定制公交,开通假日旅游线路,打造动态公交……江苏省南京市立足群众出行需求,着力拓展公交服务模式,不断扩大公交服务覆盖,持续织密公共交通出行“幸福网”。
开通响应式停靠公交,打破“一站一停、逢站必停”模式。如今的南京,78条公交线路实现可越站通过;15条公交线路设立29处招呼站,乘客招手示意即可乘坐。据悉,招呼站与响应式停靠模式相互配合,可以减少非必要停靠站次数,提高运营效率。以198路公交车为例,高峰平均运行时间缩短了7分钟。
畅通微循环公交,推进“地铁到站、公交到家”。为最大程度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南京推出33条“小蓝鲸”微循环公交。“‘蓝鲸’寓意南京,微循环公交以便捷、灵活、惠民为原则,在背街小巷充分发挥地面公交承接乘客末端出行的作用。”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小蓝鲸”微循环公交线路日均客运量超3万人次。
发展定制公交,精准实现“按需出行、随需而至”。通过精准匹配公交运力与乘客需求,南京公交根据乘客需求定制开行公交线路,以稳定公交满载率,实现运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发挥公交的规模化优势。
开通假日旅游线路,景点“串珠成链、连点成线”。在节假日期间,南京推出11条假日旅游公交线路,将钟山风景区、玄武湖景区等多个旅游景点,连“点”成“线”,便利游客观光游览,实现“绿色公交”与绿色景点深入融合,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打造动态公交,实现“手机预约、一站到底”。瞄准乘客通勤和生活两方面需求,南京投入13辆运营车辆,在特定区域内试点开通动态公交。“我们推出拼车和专车两种模式,为乘客提供最优选择、最短路程。如今,动态公交日最高单量已超500单。”南京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合城市特点,南京市创新公交运营组织模式,提升公交运营效率,拓展公交服务覆盖范围,多样化公交服务有效解决了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如今,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高峰运行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至4分钟,乘客出行耗时最高缩短23.8%。本版文字由记者翟永威池雨溪整理图片据图片库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9月16日6-7版
>>上一篇:【新华日报】低空飞行传递祝福 月饼“喜从天降”
>>下一篇:【中国交通报】设备更智能 物流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