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肖丰通讯员吕双
航道碧波荡漾,两岸郁郁葱葱,生态航道何以成为“水运江苏·美丽港航”的靓丽篇章?9月18日至9月20日,记者来到京杭运河无锡段、淮安灯塔广场、宿迁成子河航道实地探访。
无锡
8种护岸结构保护生态
仲秋的京杭运河无锡段,早晨的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桂花香,船只穿梭往来川流不息,几只白色的鸥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岸边绿意盎然,三两行人沿河晨跑,有人牵着孩童望河观景,有人聚在桥堍公园拉琴跳舞……市民不约而同亲河而居、乐在其中。
一幅幅人与运河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得益于无锡交通港航部门联合相关单位通过实际行动提升航道服务品质,推进水运生态绿色转型,实现生态航道与美丽港航建设深度融合。
“随着交通强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水运江苏’等重大部署加快落地实施,京杭运河无锡段迎来了新一轮升级扩容与综合提升的机遇。目前,京杭运河无锡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已完工,正在大力推进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疏浚工程。”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运河无锡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包括护岸生态提升、沿河绿化美化、智慧运河建设、水上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航道标志标牌焕新等多个项目,已经建成,千年大运河从生态到航运到智慧到颜值日新月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整治对沿河护岸进行生态提升,因地制宜采用8种生态护岸结构形式,力争最大限度保护、最大力度修复生态。据悉,采用的生态护岸结构具有耐久性的特点,可减少投资和运营期的维护费用,实现驳岸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努力使航运设施尽显绿色生态之美。
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疏浚项目是“水运江苏”建设的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目前正有序推进,计划明年春天全面建成。“该项目坚持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彻工程始终,十分重视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疏浚所挖出的土方总量达184.4万立方米,主要用于退塘还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变废为宝’。”项目施工单位无锡市航道工程公司项目部副经理佘文彬介绍。另外,建设工地建立了水质实验室,开展内河航道疏浚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课题,致力于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和对水生生态的扰动。
淮安
老码头成为城市会客厅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货轮如织,往来穿梭。漫步在京杭运河淮安段,入目皆是“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市民,卸下满身的疲惫,沿河观光、休憩,依河跳舞、歌唱,绕河散步、骑行,在“近水”“亲水”“乐水”中感受京杭运河的绿色生态之美。
近年来,淮安市交通港航部门坚持还景于民,建成东港体育公园、灯塔广场、汇行广场、黄码大桥桥下体育公园等7处亲水平台,完成通甫路大桥、宁连路大桥桥下空间整治和正大、天参“时光码头”改造,新建人行步道3.4公里、堤顶道路14.1公里,亲水文旅设施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灯塔广场位于京杭运河与里运河交汇处,建筑风格融合了楚汉文化和现代建筑元素,体现出淮安区历史悠久的文化形象,工程用地面积4883平方米,其中广场用地1957平方米,绿化用地2926平方米。
灯塔广场的前身只有一个航标,主要服务于船民安全航行。在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中,淮安交通港航部门把灯塔的航运功能与地方文化,以及船民、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的灯塔广场。灯塔广场建设工程还包含展现淮安漕运历史和《西游记》名著的地浮雕、古色古香的石灯笼,以及绿化、夜景亮化等附属景观工程。
京杭运河北岸、通甫路大运河桥下,两架橘红色的门吊迎风矗立,诉说着东港体育公园的前生今世。
东港体育公园原址为东港码头,在码头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对周边小区和单位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淮安市交通港航部门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发,本着“破立并举、疏堵结合”的原则,以“运河绿轴、活力乐场”为设计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保留原码头的桁架作为历史记忆,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其中,补齐区域体育健身场地短板,打造“城市活力乐场”“城市会客厅”。
作为淮安市大运河沿线最大的城市公园,项目内含堤顶公路和建筑改造、一座中小型桥梁、场地绿化提升、音乐喷泉、篮球场地、足球场地、儿童场地、观景塔、服务驿站等,规划建设滨水步道、跑步道和自行车道,打造更贴近市民需求的公共空间,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宿迁
昔日小河蝶变洁绿畅安新航道
一阵秋风拂过,成子河航道上泛起了阵阵绿波,两岸丛生的树木褪去盛夏的繁盛而渐显柔和,在成子河船闸来回穿梭的船只与绿岸碧水、蓝天白云交相掩映,呈现出静谧的生态之美,整个成子河航道就像一条水晶项链卧居在洪泽湖畔,成为宿迁努力构建美丽港航的缩影。
2012年11月,为实现“黄金水道”京杭运河与洪泽湖、淮河航运水系的紧密相通,宿迁市泗阳县开工建设成子河航道,由原老河道拓挖改建,全长9.485公里,双线航道,设计通航等级三级,航道底宽45米,水深3.2米,最小弯曲半径480米,兼顾水利防洪、景观工程建设,具有防洪排涝、景观美化、休闲游憩、生态保护等多种综合功能。
考虑景观要求,航道两端的护岸采用生态护岸型式,可绿化区域内均全部绿化。自2015年通航以来,原有绿化多次得到补植、清理,绿化率达到100%。过去狭窄闭塞、与世隔绝的成子河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的成子河是一条集航运通道、绿化通道、景观通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水运、生态航道。
成子河航道的建成使京杭运河、洪泽湖周边航道、淮河等航道纵横相连,形成了畅通高效的航道网,成为加强皖北与苏北联通的“水运要道”,苏皖的建材、能源、农资等物流得以强化,并辐射到河南等内陆腹地,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水运业繁荣。
“为了确保航道的安全通畅,我们不断健全航道养护管理机制,重点实施完成了洪泽湖北线航道疏浚、成子河航道桥区水域疏浚以及成子河航道护坡修复等工程,深入开展船舶碰撞桥梁隐患专项治理行动,安装完成泗阳全县15座跨航桥梁主动预警装置,17座航标运行状态始终良好。我们还积极探索推进航道管理信息化,完成成子河航道监测体系建设,及时清除航道水域内障碍物。在这样的基础上,成子河船闸2023年船舶通过量达2700万余吨,超过2015年预测量的800%,达到2035年预测量的120%。”泗阳县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航道养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9月24日5版
>>上一篇:【中国交通报】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