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月全省水路货运量达9.0亿吨、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公路货运量14.9亿吨、居全国第二;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华东第二、长三角第一……9月18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为统领,加快交通强省建设,综合交通发展能级跃上新高度。
新闻发布会现场。朱顺杰摄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聂爱国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安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规模、质量双双跃上新能级,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转变,正向“适度超前”迈进,为安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3年底,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达25万公里,基本建成以合肥为中心米字型高铁网、“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通城达乡”干线公路网、“进村入户”农村公路网、“干支衔接、通江达海”高等级航道网和“一枢七支多点”机场体系,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干线公路、村村通硬化路。
物流的降本提质增效是近年安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聂爱国介绍,近年来,安徽通过开通中国—墨西哥远洋滚装航线,“一企一策”服务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单车运费下降28美元;通过实现沪皖一体化通关和航线共仓管理,船舶装载率提高30%、运输周期缩短3天以上,降低成本约20%。此外,安徽通过支持网络货运新业态发展,将物流效率提升4至8倍、成本压缩6%至8%,经营平台数、接入运力数居全国首位。
水运方面,随着去年江淮运河的全线通航,安徽正式进入“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水运发展新格局,作为全国水运大省,当前安徽正加快建设水运强省。今年前7个月,安徽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9.0亿吨、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全省水路货运量占综合运输比36.8%、较2023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聂爱国表示,下一步安徽将加快打造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体系,着力打造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协同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促进安徽水运高质量发展。
为培厚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安徽亦抢抓发展低空经济等新赛道,除完成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外,还支持合肥市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累计获批54个低空空域和43条航线、开通7条短途运输航线、10条无人机配送航线,相继建成宁芜智慧高速、引江济淮智慧航道等一批新型交通基础设施。此中,芜湖港智慧港口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区块链无纸化进口放货的内河港口。
>>上一篇:安徽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
>>下一篇: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向“适度超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