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管养路段的安全畅通,努力提升公路路况水平,9月初至今,格尔木公路总段抓住近期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养护力量对管养路段的路面病害进行集中修补。
一是精心筹备,精准施策。对辖养路段路面病害进行排查统计。在修补工作开展之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管养路段进行全面细致的路况调查。通过实地查看、数据统计等方式,准确掌握路面病害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管养路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坑槽、裂缝等病害,这些病害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还对公路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根据病害排查情况,生产部门制定详细的修补方案。针对坑槽病害,确定采用新型材料水激活冷补沥青与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填补的方法,以确保修补质量和耐久性,进一步提升废旧沥青利用率。对于裂缝病害,根据裂缝宽度的不同,分别制定灌缝和贴缝的处理措施。同时,在方案中明确施工流程、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为修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高效施工,确保质量。积极调配人力、物力资源,组织各工区全体人员投入修补路面工作中,确保施工进度和效率。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修补方案进行操作。对于坑槽修补,将病害部位进行清理,去除松散的石料和杂物,然后喷洒粘层油,再倒入水激活冷补沥青混合料,用人工铺平后,由压路机或者平板夯进行压实。在裂缝处理方面,对于宽度小于3公分的裂缝采用灌缝处理,先将裂缝清理干净,然后注入专用的灌缝材料。对于宽度大于3公分的裂缝则采用贴缝处理,将贴缝带粘贴在裂缝表面,确保粘贴牢固,修补后的路面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是安全保障,文明施工。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锥形桶、警示灯等,引导车辆安全通行。同时在施工路段安排专人进行交通疏导,确保施工路段车辆有序通行。在施工过程中,始终秉承文明施工理念,施工队伍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废料和垃圾,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在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保护周边环境。
通过此次路面病害修补工作,格尔木公路总段有效改善管养路段的路况,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为过往车辆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