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智慧文化 > 正文

秋游蒲松龄纪念馆

时间:2025-10-22作者:佚名来源:人民铁道网

  

  
“灵溪Yes”公园山夜市。灵溪镇政府 供图

  

  蒲松龄纪念馆正门。李清河 摄

  

  因为烧烤,山东淄博爆火;因为刀郎的《罗刹海市》,蒲松龄纪念馆和聊斋园人气爆棚;因为今年暑期档电影《聊斋:兰若寺》,《聊斋志异》、聊斋文化又成为热门话题。笔者乘高铁前往淄博,探访蒲松龄纪念馆,拜谒《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与蒲老先生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淄博站下车,乘103路公交车或出租车,可抵达蒲松龄纪念馆。如今,胶济客专和济青高铁穿过淄博大地,为游客乘车前往淄博、探寻聊斋文化与古老的齐文化提供了便利。

  

  在淄博站下车,转乘汽车,笔者来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在一条青石板铺地的古老街巷里看到了蒲松龄纪念馆,一个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院落。6个小院、7个展厅介绍了蒲老先生的一生和他不朽的文学成就。

  

  蒲松龄纪念馆的前身是1954年修复的蒲松龄故居,1980年,故居扩建为纪念馆。纪念馆的门楼上方和旁边墙上分别镶嵌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蒲松龄故居”和茅盾先生题写的“蒲松龄纪念馆”牌匾。

  

  通过门楼进入第一个小院,西边是第一个展馆——蒲松龄生平展馆。馆内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以一部《聊斋志异》闻名海内外……他一生穷困潦倒,屡试不第,后人用八个字概括他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小院北边立着蒲松龄石刻雕像,只见他一手握卷,一手拈须,目光深邃地看着前方,仿佛在思考众生百态,又仿佛在构思笔下的“奇说异事”。

  

  转过雕像,进入第二个小院,看到一个传统的北方四合院,这就是原来的蒲松龄故居,也是蒲松龄出生、写作、生活和最终归宿地。三间普通的正房、东西各一间厢房盛下了他与妻儿平凡又辛苦的生活,也见证了一代文学大家的诞生。

  

  跨进北屋,迎面是蒲松龄留传于世的唯一一幅画像。这是他74岁时,四子蒲筠请江南画师朱湘鳞画的。画像上方悬挂着现代聊斋学研究先驱——路大荒题写的“聊斋”匾额,两边则是郭沫若先生的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书房在正房的西屋,当年他就是坐在这里写作,也是在这里将收集到的故事记录下来。“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写作的辛苦从《聊斋志异·自序》这段话中可见一斑。

  

  继续前行,来到聊斋园。柳泉与蒲松龄墓就在聊斋园里。进入园内,即见一口深井,井后一块石碑,上书“柳泉”二字。碑旁一棵柳树,树干粗壮,枝叶葳蕤。井前有三尊石像,一位老者手执书卷坐在石凳上,两个儿童围绕在身边。井便是柳泉,老者便是蒲松龄了。当年他就是在这里设置茶馆,向来往的行人收集故事。

  

  远远看着蒲松龄墓,300多年时光仿佛快速向后倒去,又快速汹涌而至。它带走了时光的尘埃,带来了文学和文化的光辉。我静静站立,默默表达着一个300多年后的写作者,对一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与追思。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1827-5618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跟着罗小黑游浙江 奔赴一场跨次元的山海之约

>>下一篇:跟着动画电影 走进东方美学世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