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燕剪春风,牛耕沃野。王林茂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默默践行“三牛”精神的交通人的一个缩影。
初见王林茂,他身着橘红色工装,头戴鸭舌帽,黝黑的脸庞上虽带着风霜,但一双眼睛却十分明亮。
1997年,19岁的他走进石安高速,自此和路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10月,王林茂调入石安分公司邯长养护工区。从维修队长到材料设备室主任,260公里路,十一载春秋,他就像一座上足了发条的钟,多年如一日,在岗位上不知疲倦地转动着,用信念和坚守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三牛”人生。
王林茂
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老黄牛”
邯长养护工区位于革命老区邯郸市涉县山区。这里位于冀晋豫三省交界,不仅位置偏远,由于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形复杂,山路多、弯路多、坡度陡,养护任务十分繁重。
修理防眩板
2010年,初来乍到的王林茂只是办公室的一名普通科员,但由于工区人手较少,他便同时承担起养护维修工作。就这样,王林茂白天上路维修,晚上回到办公室整理档案资料……2011年,大家公认推举他做维修队长,自此,他带领起一支6人维修小队,在这条13公里的路上,一奔走就是5年。
要做好维修队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到精通维修和养护基础知识,小到准备第二天需要带好的设备、干粮等物品,事无巨细,都要掌握。王林茂深知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更换伸缩缝胶条改良版电锤头
由于缺少专业维修基础知识,他白天一整天待在路上,向维修老师傅学习,晚上再回到宿舍阅读相关书籍。厚厚一本300页的养护手册,被他放在床边,有空便会翻阅,有几页已经缺角泛黄。
2013年,邯长高速全线伸缩缝88道胶条破损老化,影响桥梁伸缩装置使用寿命。由于胶条老化,与伸缩缝粘连在一起,手动用小锤更换时,稍有不慎,便会凿断凿穿胶条,导致雨水腐蚀下渗。一条11米的胶条,三五个人有时需要近一天的时间才能更换完成。养护工作需要封闭作业,这样的速度既费时费力,又影响道路通行,王林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防眩板
如何改良更换胶条的方式在一次修补路面时,王林茂盯着正在作业的电动风镐陷入沉思。电动风镐的镐头不断撞击路面的声音给了他灵感——何不变人工铲除为电锤锤头作业
当时,道路上使用的电锤锤头多为直头,并不适用于铲除作业。他根据伸缩缝胶条模型反复试验,跑了十几家铁匠铺,终于打造出适合铲除作业的弯头。用这种电动弯头作业,铲除一条胶条仅需半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日常养护之灌缝
时值夏季,炎炎酷暑、烈日当头,他不顾晒伤褪皮、汗渍造成的二次伤害,带领维修队起早贪黑、抢抓进度,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包子,渴了就喝一口矿泉水,全天不停歇作业,历时7天,超前圆满完成了更换任务。
勤能补缺,一心是路。凭着一股子韧劲,他勤学、勤思、勤问、勤练,不断提高养护知识和维修技能,积累丰富工作经验。“只要干一天维修养护,就要保一天安全通畅。”这是王林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日常养护之灌缝
2015年,时逢迎国检。邯长养护工区按照国检严格要求,对所辖路段开始进行全面修护。调直护栏板、补坑槽、清理伸缩缝、清洗修复标志标牌……作为维修队长,他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进行准备,直到天黑收工再回来总结今天的工作,列出明天的计划。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有些职工面对繁重的工作,产生消极懈怠情绪。如清理伸缩缝时,需要进行吹风机作业,工人们不仅要肩背重达30斤的吹风机,如遇雨后泥泞天气,伸缩缝中的泥水还会吹得人灰头土脸。有些人嫌脏嫌累,王林茂便会主动上前:“你休息一会儿,我来替你背。”
日常养护之雨季巡查
就这样,他带头冲在前,带领大家扎实苦干,连续奋战3个月,精整三个国检标准段,打造了“畅、洁、绿、美、安”的大美高速,圆满完成了国检任务。
谈及更多辛苦,王林茂却憨厚一笑,挥手道:“没有了,没有了,本来也都是些日常工作。”在领导眼中,他吃苦耐劳、从不抱怨;在同事眼中,他乐观开朗,像极了一个“活宝”。有他在的地方,总是充满欢声笑语。闲暇之余,王林茂喜欢听相声、看脱口秀,用他的话说:“我从不觉得工作辛苦。只有自己精神饱满,才能带动周围人快乐,开心了,工作和生活才有精气神,有干劲。”
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拓荒牛”
2016年,王林茂成为材料设备室主任。虽然少了些风吹日晒,但闲不住的他,又动起了创新的脑筋。
库房改造
刚到材料设备室,王林茂着实为满库房成堆的器材头痛不已。当时,450平米的库房里存放着各类材料、设备、安全标志等多达100余种物资,种类庞杂、数量繁多,但却缺乏统筹规划,常常丢东少西。为实现库房管理标准化,他主动请缨,对库房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库房改造
要改造库房,需要先将材料搬出来。但时值雨季,出库必须做好防雨工作,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在王林茂的带领下,大家根据天气及时调整作业,常常一干就是大半夜,终于顺利完成材料设备出库任务。材料一出库,王林茂又马不停蹄组织大家对库房进行卫生大扫除。得知改造库房一平米需要20多元,他主动向领导表示:“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改造。”
库房改造
自行购买三角铁、木板等材料焊制置物架,涂刷地坪漆,粘贴地标线……渐渐地,库房的储存空间有了合理分割,材料设备纷纷“安家落户”。同时,节省了近一半成本,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经过一周的精心整治改造,材料设备归放整齐划一、安全标识齐全醒目,实现了库房管理模块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大跨越。
库房改造
其实,从步入工区第一天起,王林茂就把自己的情、心、魂都系在了养护事业上。扫路车,作业频率高,零部件磨损快,维修频率高。他从路面和修车厂捡回废旧轮胎,变废为宝,切割制作成新的后挡皮。由于轮胎自带钢丝,耐磨耐用,每次不仅可以节约几百元的维修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维修频率。“从前,后挡皮一个月半个月就要更换,而现在的后挡皮从去年11月至今,还没有损坏。”王林茂说。此外,他参与的《高速公路护栏板快速更换系统装置》《移动式路面施工安全防撞岛》等多个创新项目都获得了国家级专利。
库房改造
2016年,为积极落实“打造幸福站区 建设温馨家园”活动要求,王林茂主管食堂工作。他别出心裁,率先实现分公司首个自助餐饮食堂模式。职工们在用餐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食量自选可口菜肴,避免了传统用餐的浪费。就这样,大家对食堂的自助革新大加赞许,食堂的满意度调查从倒数一跃至名列前茅。
库房改造职工合照
朴实之道、无华不虚,风雨兼程十一载,王林茂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一窍不通”的新人,渐渐锻炼成了高速公路管养工作的行家里手。
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
王林茂的妻子是栾城东收费站的一名职工,三个孩子随妻子一起留在石家庄。由于路途遥远,工作性质特殊,他每周只能回一次家,有时遇到特殊天气,为了备勤备岗、守护高速路,甚至半个月回不了家。这来回520公里路,是王林茂最牵挂的距离。
疫情坚守
2016年,妻子怀了双胞胎,孕期反应严重,右肾积水导致腰痛、全身水肿,只能住院治疗。王林茂心急如焚,真想留在妻子身边多些陪伴与照顾,但是,他没有,也不能。为了心中“无悔的事业”,他把妻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就连生孩子也没能第一时间赶回去。“我知道,单位离家远,他又惦记工作,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三个孩子,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双胞胎那天,半夜他才赶到医院,看着母子平安,他热泪盈眶。等把我们都安抚好,他又回家,不顾舟车劳顿,炖了整整一夜猪蹄汤……”妻子话语间,既流露出对他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对他的心疼和爱。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正是王林茂扎根邯长的坚强后盾。
疫情坚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王林茂“疫”马当先,毅然留在工作岗位。2021年,他再一次主动请战。“去年我是疫情防控副组长,基层单位的疫情防控我有经验,今年,我还在!”他冲锋在前,院区消杀、人员体温监测、督查食堂工作、给石家庄籍职工做心理疏导……在单位各个防控要点,都活跃着他的战“疫”剪影。只有晚上回到宿舍,在视频中看到孩子们嬉笑打闹的模样、目睹老人蹒跚的背影时,这位朴实的汉子才会悄悄流下眼泪。
日常养护之除雪保畅
时光一路向前,岁月转瞬即逝。19岁那年,当风华正茂的王林茂背上行囊、远赴他乡,从唐山一路南下来到石家庄,一头扎根到交通运输事业中时,他或许还不知道,自己十几年的青春,都将和路有上这样深情的羁绊。“刚来时年轻气盛、满腔热忱,觉得这工作又苦又枯燥,一点也不喜欢。但这么多年过去,眼看道路越修越平、越来越宽,我心里也跟着自豪。现在,我和这路、这桥、这设备都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舍不得离开这里,它们也舍不得我。”
日常工作之车辆检查
从日落到晨霭、从岁首到年末,凭着一腔赤诚和热情,王林茂始终坚守一线,十几载如一日,在普通不过的岗位,用再平凡不过的行动,发挥着属于自己的光与热。
石安高速邯长段
燕剪春风,牛耕沃野。王林茂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默默践行“三牛”精神的交通人的一个缩影。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转眼寒冬已去、万物复苏,春的气息是如此的浓烈和清晰,没有一头勤耕善耘的“牛”会漠视这勃勃生机和灼灼韶光。踏春光、架犁铧、勤耕耘,春天已来,王林茂和河北交通人的“十四五”新征程,已来。(刘练)
责任编辑:孙悦
>>上一篇:延崇高速延伸工程沥青中面层试验段摊铺完成
>>下一篇:禄发公司所属各服务区开展植树护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