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交通强省论坛 | 省交通运输厅水路运输处处长邹爱华:肩负使命再出发 推动我省水运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3-17作者:佚名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日前,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省开启交通强省建设的新征程。在推进交通强省建设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展现怎样的担当作为,将如何找准贯彻落实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近日,我们开辟“交通强省论坛”专栏,刊发各地各部门负责同志署名文章,阐述各地各单位如何结合实际工作,奋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敬请关注。

  今天刊发的是省交通运输厅水路运输处处长邹爱华的署名文章《肩负使命再出发推动我省水运高质量发展》。

  

  肩负使命再出发推动我省水运高质量发展

  省交通运输厅水路运输处处长邹爱华

  

  《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九大建设任务,着力打造世纪水运工程、八大千亿工程。其中,和水运密切相关的有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工程、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工程等。此外,还细化提出了建成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打造一批公铁空、公铁水、江海直达等联运枢纽。推动现代物流服务绿色化、国际化、高效化,完善重点港口、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推进公铁、公水、铁水等多式联运,实现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以九江区域性航运中心为龙头,大力推进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完善水上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鼓励运输企业发展旅游专线、观光巴士和观光游轮等“运游结合”模式,不断提升交通旅游服务品质。

  近些年来,我省不断加快补齐水运等发展短板,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水路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安全基础不断夯实,船舶污染防治效果显著。但水路运输依然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仍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水路运输扶持政策不够,水运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融资渠道不畅,水运市场规模偏小,缺乏现代化水运龙头企业,船舶标准化程度不高,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等。

  加快江西水路运输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江西内河水运发展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过硬的举措,加快推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下内河水路运输发展,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交通运输支撑。

  一是突出政策引领,促进水运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拓宽投融资渠道,打造船舶融资贷款专项产品,简化流程,解决融资难问题。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路运输,支持水运发展。加快培育水路运输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宗件散杂货、集装箱等货物逐渐转移至水路运输。促进水运企业规模化发展,打造港口龙头企业,培育航运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打造一批规模化、专业化企业。积极引进省外航运水运企业,与我省航运企业合资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是强化改革创新,实现水运绿色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引导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公转水”、“铁转水”,实现物流降本增效。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大力发展江海直达船舶,鼓励水运企业提前淘汰或拆解高污染高耗能的客船、老旧运输船等船舶。持续提升全省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助推水运绿色发展,打好船舶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是坚持信息智能,推进水运智慧发展。推进现代化监管设施设备在水路运输中的应用。探索对全省客运船舶、渡船、危险品船舶进行实时监控,推动内河船舶身份识别与轨迹传感器(VITS)在我省水上安全监管中的运用。加快推进我省水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强化赣江、信江等重点水域水上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四是加快能力建设,推动水运安全发展。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长期逃避海事监管行动,强化桥区水域船舶通航秩序管控,开展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建立“僵尸船”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水上应急能力建设,提升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开展渡口渡船安全规范提升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安全绿色便捷出行需求。

  


原文链接:http://jt.jiangxi.gov.cn/art/2021/3/8/art_32667_3258313.html

>>上一篇:萍乡市领导、厅领导调研萍莲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下一篇:学雷锋,在行动 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多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