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保护,需要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拥有166公里的长江岸线,近年来,南通深入贯彻长江大保护理念,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岸线资源的思想,贯穿在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让宝贵的黄金岸线焕发黄金效应,走出了生态、绿色为主旋律的港口发展之路。
由于生产建设需求旺盛,如皋长青沙大桥和如皋长江大桥之间5公里的长江岸线,一度成为非法码头的“重灾区”,高峰期达到了20几座。其中有上规模的大企业,也有小打小闹的夫妻店,当地“疏堵结合”,取缔非法码头,将确有保留必要的实行异地规划新建。经过一年多生态修复,这里重新成为了鱼鸟乐园。
向集约发展要增量 南通港口能级稳步提升
据了解,南通市166公里长江岸线,有非法码头53座,通过取缔拆除,累计退出港口岸线4.6公里。生态复绿119万平方米。该市统筹推进沿江老港区功能调整与新港区开发建设,主城区沿江退出港口功能,启动生态修复,县(市)区多个港口岸段调整为生活、生态岸线。
港口岸线做“减法”,管理体制也要整合。南通积极实施港口一体化改革,成立市港口发展管理委员会,建立港口岸线联审制,对港口岸线使用扎口管理,推动南通港集团以资本为纽带逐步整合沿江沿海公共码头资源。在主力港退出新港区建设的换档期,南通港吞吐量稳步增长。集装箱跻身中国江河港口吞吐量第二名。
新一轮规划修编 南通沿江将退出生产岸线51公里
《长江保护法》提出,国家对长江流域河湖岸线实施特殊管制。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建设,促进岸线合理高效利用。目前南通正在开展新一轮港口规划修编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根据新一轮规划,南通沿江9个港区将整合为3个港区,沿海3个港区整合为1个港区,沿江继续大幅退出生产岸线51.5公里。退出比例达到全市沿江岸线的1/3。(来源于“掌上南通”客户端 通交)
>>上一篇:[江苏]宿迁交通错时执法查处6台超限车
>>下一篇:[浙江]杭州无人机巡查助力数智交通执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