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批示精神,2019年以来,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构建“政府统筹、铁路主责、路地联动、协同治理”的铁路安全环境隐患整治模式,落实“双段长”责任制,按时间节点超前完成了两批高铁、三批普铁共750处安全环境隐患的整治。2020年实现铁路沿线零死亡事故的重大突破,在全国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推进电视电视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获得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部长李小鹏表扬批示。
一、全域动员一盘棋,构建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统筹部署。一是调度有力。强化省会城市担当,在市、区(县)两级政府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先后5次召开整治工作会议,实行一季一点评、一月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层层压实整治责任。二是统筹有序。科学谋划工作方案,实行挂图作战、项目管理、对表销号制度,明确各方任务,责任到人到岗,倒排工作进度,逐项落实整改。三是奖罚有度。市政府对提前完成隐患整治任务并验收销号的区(县),按标准统一进行定额奖励。同时,严肃工作纪律,对履职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并严格追责问责。整治期间,共计投入执法攻坚队伍1000余人,投入整治及奖补经费3000余万元。
二、攻坚克难一股劲,构建精细精准的落实体系
坚持高质高效、精益求精做好整治工作,共计拆除违建违占建(构)筑物92240平方米、彩钢瓦等硬质漂浮物160267平方米、塑料大棚等轻质漂浮物181087平方米;加固合法彩钢棚等硬质漂浮物213830平方米,加固合法塑料大棚等轻质漂浮物36400平方米。一是精准摸底。在启动整治之前,采取以区县(市)、乡镇(街道)为主体,交通、住建、城管等部门协同配合的方式,对交办的隐患进行调研、摸排。根据实际,“一患一策”制定整治方案。二是精准宣传。以宣传栏,宣传车,电子屏以及短信网络推送的方式,及时、精准地宣传整治政策法规,帮助群众算好安全账、补偿账、环境账。三是精准施策。坚持分线分类、精准发力。对于积极配合的,突出一个“快”字,从速推进;对于坐等观望或情绪抵触的,突出一个“细”字,耐心细致讲解政策,使群众看到早拆的好处,明白晚拆的被动、拒拆的后果。特别是我市雨花区金之津物流公司违章建筑拆除工作,经过耐心细致的做工作,3万多平方米、价值数千万元的彩钢瓦房仅用时5天就完成拆除,得到了国务院四部委的高度肯定。
三、联防联治一张网,构建快速响应的应急体系
在省铁路安全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统筹下,长沙建立了整治“双段长”责任制,加强路地协调联动,构建应急处置体系。一是合理分段。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分责任区段,路地双方各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区划中设立段长。二是协同管段。建立“双段长”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铁路部门向各区(县)派驻工作人员协同办公,实现路段联防、隐患联查、问题联治。铁路段长负责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影响行车安全的风险隐患日常巡查整治工作,需要地方政府配合的,报地方段长协调处理。地方段长负责属地范围内的安全管控和风险隐患整治协调,并配合铁路运输企业整治安全环境风险隐患。三是制度护段。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巡视检查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市级总段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任务段定期护路巡检;各成员单位以微信群进行信息互通共享,派单认领整治任务,反馈整治落实情况。
四、建章立制一幅图,构建常态长效的治理体系
坚持“三分整治、七分管理”。一是强化法治引领。《湖南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市将这一地方性法规作为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整治的根本遵循,加大宣贯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政府统筹、行业监管、部门协作、企业负责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铁路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强化应急保障。建立铁路事故隐患路地联动报警制度,构建铁路、地方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体系。通过长沙市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这一智慧交通的“大脑”,逐步实现铁路安全环境应急事件的智能调度。三是强化隐患治理。每年制定铁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度实施计划,将铁路安全环境作为市政府对区(县)政府考核内容,每季抓督导、年终抓考核,推动全市护路工作常态长效。
>>上一篇:岳阳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胥家桥综合物流园项目
>>下一篇:邵阳市召开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