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胜珍 通讯员 黎嘉 蔡满园
于变局中开新局,“十三五”时期,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克难攻坚,扎实推进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推进运输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顺利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运输能力不断夯实
“十三五”期间,我区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稳速增长,全区完成道路运输站场建设投资44.57亿元,比“十二五”期增长62.22%。建成南宁凤岭综合客运枢纽站(一期工程)等5个综合客运枢纽和南宁市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园区(南宁玉洞交通物流中心一期)等4个物流园区,一、二级客运站7个。
公路运输生产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五年来,全区完成客运量17.5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695.4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70.6亿吨、货物周转量10342亿吨公里。城市客运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区公交运营线路共1619条,总长3.29万千米,城市公交服务覆盖全区各市、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现“零”的突破,南宁轨道交通1至4号线开通运营,运营里程达108公里。
国际道路运输服务能力和范围日益扩大。推动中越汽车运输协定实施,实现中越国际直达货运常态化开行。截至“十三五”末,广西与越南共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7条;开通中国东兴—越南芒街等3条跨境自驾旅游线路,实现中越跨境自驾游线路常态化运行。口岸货运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东兴、友谊关口岸累计完成客运量30.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251.84万人公里、货运量1582.28万吨、货物周转量17067.5万吨公里,其中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38.22%、165.8%。
运输模式优化升级 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传统道路运输经营模式不断优化和升级,全区道路运输行业激发出新的活力。“十三五”期间,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重点发掘“运游融合”潜力,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在客运站传统功能上增加旅游集散以及商贸服务等功能,并推动二级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部省联网售票。此外,我区积极调整道路运输结构,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贯通欧亚大陆的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示范工程和广西实践“一带一路”战略“西南—北部湾—东盟/中国沿海”点线并举、境外布局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分别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道路运输模式、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还围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重要使命,全力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运营好”兜底性任务,五年共建成农村客运站30个、便民候车亭1804个,自治区、市、县三级客运基础设施布局日趋完善,实现全区14229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大大提升农村群众的出行便利程度。此外,该发展中心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通过柳州、南宁、桂林和贵港4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试点效应,提升全区城市公交服务质量水平。全区14个设区市出台出租汽车改革实施意见和网约车实施细则,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加快;205家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实现普通货运车辆“两检合一”和全国联网;编制《“四好农村路”运营指南》《道路旅游客运专用标识》等地方标准、交通运输行业指南;率先在全国制定广西国际道路货运许可改备案具体工作措施,落实取消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服务民生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安全管理日趋完善 科技应用不断拓展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十三五”期间,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和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攻坚行动等,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重点落实长途客车凌晨2时至5时禁止运行、客车中途停车休息等制度,建设使用广西道路运输动态监控服务平台,实现全区2.4万辆“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运行轨迹实时监控;推进广西道路运输车辆智能防控系统行业服务平台建设,94%的“两客一危”车辆安装车辆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全区232家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及13579辆货运车辆纳入广西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系统管理;开展营运客车和货车驾驶员安全文明驾驶教育培训,考核人员14.32万人。
此外,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持续加大科技、绿色节能在道路运输领域投入比重。完成广西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系统功能建设并与全国平台对接,具备道路普通货运车辆网上年度审验及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功能;建设开发广西道路运输企业与公众服务平台、广西国际道路运输服务系统等系统平台,升级改造广西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建成广西道路运输IC卡电子证件系统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道路运输证、高速公路储值卡和中石油加油卡三卡合一;启用广西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免费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减轻驾驶员负担约1亿元;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新增及更换新能源公交车任务。
图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的客运车队。广西运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上一篇:我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