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萍 通讯员 梁荣海
公路网络加快完善,实现逆势增长,全国“十三五”养护管理治理能力评价工作圆满完成,交通脱贫攻坚战顺利收官,“两通”兜底性目标提前完成……在这些成绩中,“十三五”全区普通公路建设取得圆满收官。
近五年来,全区公路行业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推进公路建设各项工作,实现我区公路赶超跨越式发展,多项工作取得历史性实破。“十三五”期,全区普通公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200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排名跃居西部地区第2位,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路交通保障。
投资高位增长 建设加快推进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普通公路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支撑保障最优以及发展成效最好的五年。五年来,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想方设法稳增长、稳投资,采用“先建后补”“土地增减挂”“资源换资金”等方式有效扩大筹融资规模,全区普通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4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53倍。其中,路网完成投资740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464亿元。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十三五”期间,我区加快完善普通公路网络,全区公路网密度达到55.62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11.57%。普通国省道方面,新开工路网项目127个共4102公里,续建项目40个共2046公里,完工项目149个共4112公里,新增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363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提升至72.12%。农村公路方面,完成县乡道联网路提级改造工程3869公里;全面完成“畅返不畅”整治、安防工程、危桥改造、窄路加宽项目,处治安全隐患4.82万公里,改造危桥852座;新改建农村公路3.57万公里,建设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3869公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成功创建桂林市荔浦市、南宁市青秀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河池市凤山县、贵港市平南县5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服务水平提升 出行保障有力
“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紧密围绕建设人民满意公路,大力实施普通国省道路况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公路综合服务品质。
公路路况和服务水平取得重大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区完成路面修补5763万平方米,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3270公里、“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赛道整治工程1089公里;四、五类桥梁(隧道)总数和比重逐年下降。调整9604公里路网命名编号,完成3485公里绿化工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72.2%,总体技术状况MQI达85.2,平均路面使用性能PQI达81.9,如期完成交通运输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农村公路加快实施养护大中修,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绿色通道”等收费优惠政策累计减免4454万元。建成57个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投入运营17个服务区和24个停车区,接待司乘人员超过54万人次。
智慧公路应用不断突破。全面推广自动化路况快速检测,建成49个交调站和3个轴载站,加快我区公路“大数据”收集和应用工作。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创新公路与交警视频联网监测模式,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探索应用“固定翼无人机+公路养护”新模式,在路况监测、桥梁病害检测等领域先行先试。全面应用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路长制”智慧管理。
改革持续深化 治理水平提高
为实现公路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全面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收费公路改革、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支撑公路行业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区全面完成全区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权属移交工作,进一步明晰普通公路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有序实施,全区公路养护市场日趋成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及技术服务类工程实现100%市场化,首创“先养后补”筹资模式和施工模式;推动自治区出台《广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桂林市、贺州市,南宁市兴宁区、柳州市柳城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来宾市武宣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此外,该发展中心深化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扎实开展“百吨王”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防范化解交通重大安全风险,“平安公路”创建卓有成效;坚持依法治路,推动出台《广西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条例》立法,完善公路法治体系。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后,各地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联合公安部门深入推进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试点工作,有力打击超限超载违法运输行为。
图为省道313线(清湖至科甲)K400+000~K420+000。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 供图
>>上一篇: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多举措加强安全生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