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交通动态 > 正文

[广东]擦亮眼睛,驾培消费陷阱多!(图)

时间:2021-03-29作者:佚名来源: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

  

  “驾培陷阱”小贴士,擦亮眼睛,小心陷阱

  随着汽车广泛普及,机动车驾驶培训(以下简称“驾培”)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促进了驾培行业蓬勃发展。然而,随着行业门槛降低、竞争激烈加大,个别驾校盲目追求利润空间,出现管理不完善、收费不透明、服务质量难保证等损害学员利益的情况,而随着驾培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费矛盾问题。为加强引导教育,防范消费风险,保护驾培消费者合法权益,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发出以下消费警示:

  警惕!为抢生源低价恶性竞争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当前的驾培行业中,互联网模式的驾校或中介机构招生最多,已超越传统驾校和教练的自主招生渠道。部分互联网驾校或中介机构为抢占市场份额,以超低价为噱头获取生源,再引流到线下驾校培训,这种方式前期要投入大量补贴及广告费用,极大地消耗现金流。一旦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原本掩盖在低价之下的各种质量问题将随之而来,轻则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重则公司倒闭,学员预付的学费将“打水漂”。

  

  警惕!收费不透明套路多

  少数驾校收费标准不一、项目不透明,在低价收取学费之外,还通过各种套路,收取其他额外费用。其中,有一次性收取学费,承诺保过的;有先交学费,考试不过需另交补考费的;有教练让学员给考场安全员买烟、买水、送红包的;有要求学员送红包、送烟酒、请吃饭的;最多的是诱导学员在考前交“保过费”。这种乱收费现象,不仅损害学员合法权益,还影响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警惕!夸大宣传与花式承诺

  少数驾校或中介在广告中宣称“快速学车,**天拿证”“超低报名费,绝无二次消费”“随带随学,一人一车”“练车包接送”等,以此吸引学员报名,但实际消费情况大多与其宣传不符,不少承诺难以兑现,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有些驾校不仅没有兑现让学员在数十天内拿证的承诺,甚至在其报名几个月后都没有安排练车;有些驾校承诺3人一辆车,但实际人多的时候是6个人用一辆车,更有甚者,一天20多个人一辆车;还有的承诺“练车包接送服务”,但实际只接不送。

  

  针对上述情况,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省消委会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轻信低价营销噱头,理性选择驾培机构。

  认准有资质的正规驾校

  广大消费者要注意选择经过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许可,取得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收费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有效证照、证照齐全的正规驾校。

  注重查看规模、口碑和信誉

  在选择驾校时,消费者可通过向有关部门咨询、在网上查询信息、向老学员了解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各驾校的价格、服务、口碑、评价等,注重挑选规模大、知名度高的驾校,降低消费风险。

  理性看待低价

  驾校是重资本行业,其成本由土地和车辆设备的费用、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多部分组成,过低的价格无法满足学员培训的成本,往往通过后期额外收费来弥补,或利用减少学时、降低服务质量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切勿轻信虚假宣传

  中介机构或者驾校营销人员的主要作用就是招生引流,一些人员为达到招生目的,往往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服务。面对天花乱坠的宣传时,广大消费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性思考,辨别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要特别谨慎看待“保过”“**天拿证”这样的宣传,因为学车是技术性很强的项目,考试环节多,学习链条长,不确定因素多,“保过”“**天拿证”这样的承诺并不可信。

  提防中介转包陷阱

  在报名过程中,消费者要分清承接对象,提防中介转包陷阱。如果通过中介机构报名,则最好与驾校工作人员或教练直接对接,确认相关费用、服务承诺是否与中介机构宣传一致。

  注意签订服务合同

  在报名缴费前,消费者一定要要求与驾校签订合同,对双方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尤其是对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培训科目学时以及退费程序、违约金等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予以明确约定。

  切勿配合参与培训学时弄虚作假

  部分驾校为了牟取更多非法利益,在培训过程中不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落实计时培训,存在培训学时弄虚作假的违法违规行为。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培训考试权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请广大消费者切勿配合参与驾培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切勿提供相关照片、视频供其制作虚假培训记录。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消费过程中要注意消费凭证的收集和保存,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或消费者组织进行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http://www.mot.gov.cn/difangxinwen/xxlb_fabu/fbpd_guangdong/202103/t20210329_3544744.html

>>上一篇:[广西]蔡锦军廖立勇在调研北海火车站提质改造工程时强调将北海...

>>下一篇:[广西]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首座沉箱出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