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来,由阿拉善盟公路运输维护中心管养的策达一级公路治沙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治沙工作在达来呼布机械化边防养队的积极争取下,得到了额济纳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由当地林草部门牵头负责的“额济纳旗2020年森林植被恢复项目”首次落地到策达一级公路
提起G213策磨线——策克口岸至达来呼布段一级公路的沙害问题,一直是管养单位、养路工人和广大司乘人员的一块“心病”。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这里四季多风,年均大于8级以上大风日超过40天。大风 常常伴随着沙尘天气,有时一年仅沙尘暴就有14次之多。尤其是K19+000-K30+000段的沙阻病害格外严重,该路段被当地人称为“黑风口”。据统计,每次大风造成策达一级公路全线需要清沙的路段共有15公里之多。由于风不停、沙不断,有时工人刚清完沙返回养护站,先前清理过的地方又再次形成了30多公分厚的积沙。更不要说每发生扬沙时,工人们需要即刻上路实时观测,而这样的天气四季不断,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养路工人们身心俱疲,他们苦笑着说“清沙清到怀疑人生”。
2016年至2020年五年间,阿盟公路运输维护中心与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合作,采取“阻、固、输”相结合的防护原则,采用前沿阻沙栅栏、高立式大网格栅栏,低立式固沙方格,化学固沙剂等多种风沙防护措施,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程治沙体系并显现出一定成效:该段路面输沙量较项目实施前减少89%,路面已基本没有明显积沙现象发生,在保证过往车辆行车安全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养路工的工作强度。同时,该项目先后取得五项专利证书, 2018年还荣获内蒙古交通运输厅建设科技项目奖项。
2021年,为进一步巩固治沙成果,保障公路运输安全,更好地服务当地口岸经济发展,阿盟公路运输维护中心继续联合中科院西北研究院以及额济纳旗林草部门的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反复研讨,为保证治沙体系持续有效,决定在策达一级公路下一步治沙工作中,在前期工程治沙的基础上升级为生物治沙,标本兼治彻底解决沙害阻路的问题。此方案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据悉,在多方努力下,“额济纳旗2020年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用于策达一级公路生物治沙总投资120余万元,将在K19+000至K25+000段道路西侧修建长6000多米,宽200多米(约2000亩)的植被恢复区。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策达一级公路治沙工程正式转向生物治沙,该路段沙害阻路问题有望彻底解决。
目前,该项目正按计划顺利实施,灌溉管道预埋、梭梭种植坑开挖已全部完成,现已开始种植前的灌溉作业,预计3月中旬将开始全面种植梭梭。
>>上一篇:曹志斌调研督导沙漠公路科研课题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