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交通“三项工程”(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和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建设启动后,南充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抢抓机遇、率先行动,突出“三个坚持”,全力推进“三项工程”落地落实,为南充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下好先行棋、迈好第一步。
一、坚持高站位,全域统筹谋深谋实。一是高位部署推动。把“三项工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高位谋划、周密组织。明确市级交通运输部门统筹指导、县(市、区)具体实施,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成立“三项工程”推进工作专班6个,分片区督促指导、统一协调、集中推进。二是精心制定方案。制定《南充市提升农村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三项工程”推进方案》《“三项工程”实施任务表》,对2021年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明确“4月全面开工、9月加快推进、11月全面完工”的总体安排。把“金通工程”纳入交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范围,印发《南充市乡村客运“金通工程”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保障措施、完成时限。三是建好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部门和属地乡镇、村居等部门(单位)协同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实施“每日通报+每周调度+每月评比”模式,推动高效落实。建立健全重大问题协商机制,及时高效解决工程推进中的难点堵点,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截至目前,有效化解建设用地、资金保障、地材供应等问题20余个,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坚持高效率,全面落实大干快干。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对已纳入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的农村公路项目视为已立项,直接开展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在项目建设上加力加压、打表推进。截至4月底,阆中市矛盾突出的7个项目19.3公里撤并村畅通工程、高坪区中法农业科技园观光旅游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市新改建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21公里,完成撤并村畅通工程87公里,建成里程居全省第1。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中省补助、市县包干”的原则筹资建设资金,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资金整合、争取债券资金支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发动群众捐资投劳等方式筹集资金,预计争取“三项工程”建设中省补助资金12亿元,为“三项工程”全域推进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全面试点示范。积极协调省级部门将九县(市、区)分批纳入全省“金通工程”试点,实施车身外观、驾驶员工牌工装、乡村客运标识、监管投诉平台“四个统一”。截至目前,已统一颜色和标识2414辆(小型车辆统一车身颜色1066辆,大中型车辆统一LOGO标识1348辆),统一制作工牌工装4867人,新改建和规范招呼站(牌)10701个,乡村运输“升级版”全面呈现。2021年,实现全市所有县(市、区)“金通工程”试点全覆盖,力争建成4个“金通工程”全省样板县。
三、坚持高标准,全心服务利民惠民。一是全面拓展运力。对照“统一规范、服务一流、管理高效、人民满意”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乡村群众出行需求,创新思路,拓宽范围,全面打通乡村运输服务“最后一公里”。按照“增投车辆、加密班次、公交化运营”发展思路,通过吸纳、整合、新购等方式全面拓展运力。目前,全市乡村客运车辆达到2455辆,开通农村公交线路38条,惠及53个乡镇(街道)66万余名群众。二是打造优质服务。今年以来,开通市区至南部、阆中等5条定制客运班线,运送旅客3万余人次;开通并适时调度“金通赶场专线”“金通乡村旅游专线”等客运班线,运送农村群众150万人次;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新增便民小客车600辆,提供以家庭为主的近郊游、短途游、包车游等个性化服务3万余车次。三是推动运邮融合。通过推广邮快合作、借力“金通工程”等模式,整合客运、邮政、电商等物流资源,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有序集散和高效流通。截至目前,快递下乡覆盖乡镇200个、共有乡镇快递网点657个、快递下乡覆盖率达100%。2021年,借力“金通工程”持续推进邮政业与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力争带动柑橘、红薯、香桃等农特产品网销额突破10亿元。(南充市交通运输局)
>>上一篇:雅安市交通运输局召开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题会
>>下一篇:叙威高速普占互通匝道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