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滢 周琳梅 通讯员 温玉静
1925年9月,一个金风送爽的深夜,一艘由广州市溯西江而上的客轮缓缓停靠梧州新西码头,一位装扮成回家省亲模样的年轻人从船上走下来。这位年轻人正是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此行任务是秘密到梧州市了解革命情况和指导建立梧州党组织工作。同年,中共梧州支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此后,“红色星火”沿着西江这条红色通道溯江而上,传遍八桂大地,终成燎原革命烈火。
梧州市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红色血脉在这里得到延续。“海纳百川,力争上游”,新时代梧州精神赋予梧州市交通运输发展新使命。梧州市是广西的水上门户,近年来,梧州市始终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激发“江”的活力,深化交旅融合,让梧州市交通运输事业在红色精神指引下阔步向前。
昔日红色摇篮 今朝西江潮涌
走进梧州市维新里百年巷道,来到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一块块鲜红展板上记载着梧州市在广西党史上18个值得自豪的“第一”,如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梧州支部、第一个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第一个中共妇女支部……这些“第一”,见证了梧州市革命火种迸发的红色历史,记录了八桂红色文化的有力脉动。
“梧州市是广西红色革命发源地,拥有数个‘第一’绝非偶然。”陈列馆解说员覃健媚介绍:“梧州市毗邻广东,靠近当时全国革命中心广州市,拥有独特地理优势,水上交通便利,上通南宁、柳州、桂林市,下达粤港澳,是连接西南地区和广东革命根据地可靠通道,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1925年,梧州市成为广西工人运动中心,并辐射全区,红色革命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西江通,则广西畅。百年前,孙中山先生三次驻足梧州,提出以梧州市为中心全面开发西江的规划。随着西江航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孕育着希望的西江黄金水道如今通江达海,流金淌银。据了解,西江船闸通航能力由2010年的282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95亿吨。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成后,将实现3000吨级船舶直达粤港澳地区,成为我区内河航道中最高等级“水上高速公路”。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东融”步伐加快推进,梧州市通过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方位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种方式融合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76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3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268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57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30万标准箱;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过货量突破1.5亿吨,成为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第一船闸;梧州西江机场完成客运量突破53万人次。
追溯红色足迹 铺实富民之路
隶属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的泗洲岛,四面环水,似一颗镶嵌在西江流域中熠熠生辉的绿翡翠。在这座美丽的小岛上,革命的薪火代代相传。
岛内坐落着一栋灰白小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洲区的峥嵘岁月。小楼故主名为郭显贞,曾用名李唯,1936年8月,同为长洲人的陈因和郭显贞等3位女青年建立中共梧州妇女支部,开创广西妇女运动光辉历史。后来,郭显贞后人将这栋小楼赠予政府,改造成长洲区党史馆,发展红色旅游,2018年以来,泗洲村已接待游客超10万人。
发展旅游产业,必以交通开“道”。然而,交通不便曾是制约泗州村发展的一大因素。“过去的泗州村曾是一座‘孤岛’,村民只能划船进出。”泗州村村委书记覃建良说道。2005年,横贯泗洲岛的长洲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成,架起泗州村与外界连通的桥梁;2010年,泗州村修建环岛道路——正阳至泗州公路,村民们主动让出自家土地,为新路“开路”;2019年,泗洲村实现公交汽车通上岛;2020年,泗州村实现农村路通村通组通户,泗州村从一座“孤岛”,逐渐变成蓬勃发展的希望之岛。据覃建良介绍,目前泗洲村在营饮食店20多家,民宿5家,解决周边群众300多人就业,2020年,泗洲村实现村集体收入7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
泗州村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后,游客络绎不绝。“路通了,我们的‘致富路’也畅通了。”在“泗州岛农家乐”饭店里,老板陈建敏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与笔者交谈。
泗州村是近年来梧州市交通运输局利用“交通+红色旅游”推进“四建一通”工程建设的缩影。目前,全市861个建制村已实现100%通沥青(水泥)路,预计2021年年底实现所有乡镇100%通二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下一步,梧州市将加快完善全市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规划“四好农村路”镇村公交,开通旅游专线,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梧州交通人将继续追随红色旗帜,延续从西江江畔始发的光荣之路,将这片红色热土打造成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