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我们,大多没有经历过缺吃少穿的生活,更鲜有体会过饥寒交迫。相信大多数人也没有体会过门板床的“舒适”,更多的八零后、九零后更是不知所谓的“门板”为何物。我前些日子有幸体验了一回门板床的“舒适”,现与诸君分享。
大理漾濞“5·21”地震发生后,当天晚上,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举家搬至一处工厂的停车场上露宿,幸好天气晴好,夜里没有寒气,只是苦于蚊子的骚扰,尚在哺乳期的妻子和还未断奶的幼子脸上、手臂上被叮出许多红包。次日从村里领来了帐篷,妻子也准备了花露水,这才躲过了蚊虫骚扰。但没过几天,下起了阵雨,帐篷里的地铺显然是要遭殃了。大家赶紧四处找来砖头、木板之类,搭起了简易床。
多少年来,家里原有的木板床早被大卸八块不见了踪影,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闲置的猪圈里还放着两块旧门板。这是两块挺结实的旧门板,每块足有一米多宽,我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它们搬出来。取下铁质的门扣和门鼻,除去上面的灰尘,支在四个空心砖上,铺上政府发给的被褥,坐上去稳当而舒适。夜晚,躺在门板床上听着帐篷外莎莎的雨声,感受着余震带来的晃动,虽然对摇摇欲坠的祖屋有些担心,但相比前几日,已不必担心有蚂蚁之类的昆虫会钻进被褥里来,更不必担忧会被雨水浸湿。
夜深人静,雨声稍停,帐篷里陆续响起了轻微的鼾声,突然想起今天的“学习强国”尚未完成。读完一篇题为《一张舒适的门板床——刘少奇同志在皖东的革命故事》的文章后,我习惯性地将手机放回枕边。当手触碰到枕边没有被垫褥完全覆盖的门板时,我这才想起我睡的也是门板床!
这几天总是夜晚下雨,我们一家已经睡了好几晚门板床。除了第一晚睡上去总感觉不平整,稍作调整后,感觉还挺舒服的。比起刘少奇同志当年睡过的门板床简直不知要好多少倍!当年刘少奇同志睡的门板床两扇门板加起来才九十厘米,而今,我祖上留下的这两块门板,每块足有一米多宽,在上面铺了两床垫褥后,相比刘少奇同志当年的“稻草席梦思”,已经是超级豪华了!
放下手机,夜已深了,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之前在影视剧了看过的红军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画面,顿时觉得我们今天能在这样安全、舒适的帐篷里避震,已经是莫大的幸福!我为我们党一百年来坚持不懈为祖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而感慨、感动!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强大力量、充满爱的国度而感到幸福、自豪!
>>上一篇:“象” 往的生活
>>下一篇:中老铁路 梦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