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举办三代公路人“齐学共讲”活动

时间:2021-06-21作者:佚名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6月17日,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举办三代公路人“齐学共讲”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老、中、青三代公路人共学党史、共谈感悟、共谋发展。原浙江省交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治中受邀参加活动并代表老一代公路人发言,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邵宏主持活动。

  张治中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主要围绕 “四自工程”、“三八双千工程”和“六大工程”三个时期,回顾浙江交通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当好先行官角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光荣历程,为大家上了一堂主题深刻、内容翔实、事例生动、振奋人心的党课,为公路与运输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允法、张行安代表中年党员发言,分别从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运输管理方面入手,谈攻坚克难、实干担当,全面当好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排头兵”。洪斌、童毅华、张小宝三位同志代表青年党员发言,分别就公路与运输高质量发展、道路货运行业发展、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深切地谈工作体会、学习收获和奋进目标。

  邵宏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举行三代公路人“齐学共讲”活动,是为了重温我省公路与运输事业发展历程,从公路与运输在党领导下的非凡历程中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传承和弘扬老一辈交通人胸怀全局、敢为人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和精神风貌,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更好地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公路与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不竭动力。

  邵宏表示,为公路与运输事业感到自豪,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铁路、轨道、公路、港航、航空、管道、邮政、枢纽、绿道”九要素中,公路是唯一兼具“主骨架”和“毛细血管”功能、门对门的运输方式,起到连接千镇万村的作用,具有不可代替性。公路与运输人为人民修桥铺路,是为民造福,值得自豪。为浙江公路与运输发展感到自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适应、基本适应再到适度超前的过程,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对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浙江交通精神感到自豪,一代又一代公路运输人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铺路石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绘就了如今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现代公路与运输网。浙江“三个地”的政治优势很好地在公路与运输行业得到了体现。

  邵宏强调,要进一步激发学习党史的热情,更加深刻地领会精神实质。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体悟我国的体制机制优势。要进一步激发为民办事的激情,更加积极地做好“三服务”工作。不仅要完成“双领双联三服务”2.0版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中已经明确的服务事项,还要完成在“三服务”过程中看到、听到、了解到的新的民生诉求,把“三服务”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要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豪情,更加有力地促进公路运输事业新发展。认清使命之责、激发奋进斗志、汇聚前行力量,守好红色根脉、奋力争先创优,扛起“五大历史使命”,打造公路与运输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展现公路的主力军、主阵地、主平台的作用。

  活动还组织党员们集体观看了党史纪录片《光辉历程》,进一步学习回顾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辉煌历程。

  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党支部、直属单位各党支部和离退休党支部的党员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1/6/21/art_1676377_59022119.html

>>上一篇:2021年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执法技能比武在嘉善举行

>>下一篇: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