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平凉,风清云朗,漫山翠绿。公路两旁不时显现的一簇簇橘黄,是平凉公路人繁忙的身影,似工蜂采蜜,又如飞蝶授粉,和谐地融入这大自然画卷之中。
近日,笔者驱车前往平凉,在感受车在画中行的同时,采访了平凉公路养护人。
车流加大 养护力度不减
来来往往的卡车嘶鸣着擦肩而过,车轮卷起的尘土伴随着沙砾的飞舞遮挡住行人的视线,这正是S203线马千公路,是平凉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日交通量逾8300辆,60%的车辆都是运煤、运砂、运货的重载车。服役12年以来,这条路从未实施过大中养护维修工程,路面翻浆、沉陷,基层变形等病害时有发生,要怎样在保证车辆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完成公路养护作业,成了横在崆峒公路段职工心里的难题……
“高速还没通,这儿就是大车运输的主要通道,车流量这么大,不能封路进行养护,只能一点一点修补,争取不返修。”聊到这条路的现状,开朗幽默的崆峒公路段段长李建斌轻松一句话就带过了这段路养护的艰辛与不易。
据了解,针对这条公路超期服役,病害连年增多的情况,崆峒公路段广大职工以保畅为先,以有效延长公路服役期为己任,近4年来累计完成油路修补60000多平方米,开挖新修砌石边沟7公里。在全域无垃圾整治活动中,整修标准示范路10公里,建立集中垃圾投放点4处,对全路线实施了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看着待修路程日渐减少,这条路越来越亮堂,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目前两处水毁处治工程也在紧抓施工进度。”由于眼睛受不了强光刺激和风吹,李段长边擦着护目镜镜片上厚厚的灰尘,边讲述目前养护工作的进度。片刻过后,又戴上眼镜返回了养护作业现场。
养护路政合力 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各公路段本着“路政管理是最大的预防性养护、治超是最大的公路保护”工作理念,积极开展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据了解,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已积极协调属地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派驻1-2名执法人员到各公路段办公,并设置路政执法室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国省干线管护“一路四方”联勤联动作用,合力构建养护路政齐抓共治格局。崇信公路段段长王东京介绍说,我们每月都会对派驻的路政人员实行考勤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路政执法单位,同时也会提供必要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合路政人员拆除公路两侧违章建筑,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行为,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烈日当空,养护职工沿着边沟向前移动作业,偶尔舒展一下腰身,很快又埋下头去。拿着彩旗的养路工正在指挥着来往的车辆,红白条纹相间的锥桶圈住作业区,竖起一道安全屏障……这些画面,只是养路工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了。
据王段长介绍,崇信公路段积极响应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号召,以建设美丽交通为目标,以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按照“谁管养、谁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调推进”,确保了路域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学史力行 更好地服务百姓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村的帮助,春节期间你们送来面粉、清油,春耕季节送来地膜、化肥,现在又帮我们压实了田间道路,以后采购商再也不会嫌我们的路难走了”。这是泾川公路段为龙王桥村整修压实田间道路后村民发自内心的道谢。
龙王桥村位于泾川县红河乡中部,是全乡8个重点帮扶村之一,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销售养殖肉牛,种植瓜果、蔬菜等。但因田间道路狭窄、路面不平整,造成村民田间劳作出行不便和交通农耕机具难以直达田间地头,商贩因道路状况差更是不愿上门收购,村民销售遇到阻碍。泾川公路段党支部在了解到这一状况后,主动上门对接帮扶村,由党员干部带队,带领技术人员1人,压路机械设备1台,为龙王桥村压实整平田间道路5公里,方便了村民出行劳作和果蔬的销售,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做出了公路人的贡献。
“今天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么多木方了,你们帮我装了好几个小时,还帮我修了车,真的非常感谢!”货车车主紧紧握住马继红的手连声道谢。5月23日,崇信公路段马继红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辆货车出现故障,马继红第一时间在事故现场布设了安全锥桶,帮助货车司机清理出半幅路面,并引导其他车辆有序通过。经过了4个小时的装运,散落木方全部装载完毕,受困货车安全上路,道路恢复畅通。
截止六月份,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两级机关人员累计开展下基层1600余人(次),下基层工作在“日考核、周通报、月兑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常态化,切实有效的转变了机关人员的工作作风,极大的激发了全体党员干部奉献公路养护事业的热情。
>>上一篇:中国甘肃网: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条件
>>下一篇:科学应急 “救”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