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浙江省综合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为我省面向综合运输服务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省综合运输服务将迈入以结构转型、提质增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阶段,呈现“五大转变”、“五大需求”特征。
——“五大转变”:发展矛盾由不平衡不充分向基本均衡转变,发展需求由通达通畅向满意便捷转变,发展方式由相对粗放向集成提效转变,发展动力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形态由相对独立向一体融合转变。
——“五大需求”:
“快”:服务大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适应城际出行快速增长需要,更加注重增强综合运输跨区域一体化协同能力和便捷服务水平。
“联”:突出综合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客运更加注重旅客换乘提效和联程创新发展,货运更加注重全过程物流资源合理配置和组织优化,促进运输增效、物流降费。
“智”:顺应信息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把握数字化改革大势,需树立“出行即服务”理念,加快推进运输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享”:满足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发展需求,践行碳达峰绿色发展计划,更加注重运输服务的人本关怀和出行体验,更加突出运输服务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专”:技术装备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专业化分工协作,现代物流与产业、信息技术加速融合,运输服务呈集约化、定制化、细分化发展。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综合运输服务的发展目标,坚持人民满意、服务为先、运输现代化发展方向,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将我省打造为服务品质最佳、运输效率最高、市场环境最优的综合运输强省。到2025年,构筑循环流畅、满意便捷、结构合理、安全智控的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支撑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建设的运输服务网络,实现乡镇核心区10分钟到公交站、城区30分钟进客运枢纽、都市圈中心城市至周边地区60分钟快速通勤目标,快货物流实现长三角重点城市1天、国内重点城市2天、全球主要经济体3天送达。
重点实现“四个化”:
——网络一体化。建成城乡协调、区域协同、连通高效、循环联动的运输服务系统。城乡运输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跨省市运输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成链集群发展。
——服务便捷化。建成多层次、高品质、优体验的客运出行服务体系,智慧化服务广泛普及,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
——运输低碳化。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运输装备清洁能源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和物流降本增效发展成效显著。
——数智场景化。面向运输市场形成监管有效、执法有力、规范有序的数字化管理智治体系,基于数字化管理和信用惩戒的新型监管模式全面推行,危货运输全面实现精准智控管理。
《规划》围绕客货运输两大体系发展,突出运输服务“三融合”(跨方式、跨区域、跨业态协同融合)、“四提升”(提升城乡运输一体化、特色物流示范化、国际运输品牌化、行业管理精细化水平),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七项重点任务,包括:建设高品质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构筑高效率的现代货运物流体系;做强“四港联动”联运服务网络;推进运、游、产、能协同融合发展;打造海陆空国际运输服务品牌;加快技术装备应用与驾维服务升级;促进行业治理和服务软实力提升。
工作抓手上,围绕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和亟待推进解决的关键问题,《规划》提出了14个可见效可推广可示范的专项行动任务,以点带面推动规划落地。
一是全域城市公交绿色化提升行动。力争全省11个地市主城区公交车辆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化,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浙北平原地区,推动城乡公交全域绿色化发展。
二是区域客运一体化发展行动。新辟省际毗邻公交线路(含公交化改造)10条以上,毗邻公交线路达到30条,力争实现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公共交通“一卡(码)通”。
三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行动。推进城乡运输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运力资源、运输信息融合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5A级县(市、区)100%覆盖,培育8个(力争10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四是综合枢纽提效和旅客联程提速行动。建设智慧综合客运枢纽,三大国际机场和主要高铁站实现航空或高铁换乘轨道、航空换乘高铁免检服务,构建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平台,推广联程套票、行李直挂模式。
五是“四港”联动数字枢纽建设行动。聚焦“四港”联动畅循环、创品牌,建成智慧物流“数字枢纽”,率先实现内贸箱海铁联运“一单制”突破。
六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转型培育行动。开展道路客运站场混合开发试点,各地市打造形成2-3个客运站场混合开发经营样板,货车整合数在1万辆以上网络货运平台5家以上,培育各类多式联运经营人15家以上。
七是国内国际快递物流“双提升”行动。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工业、商贸、农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快递网点基本全覆盖,培育形成10个“快递进村”强县(市)、10个快递服务制造业示范园区,打造3条以上高铁快货示范线。
八是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行动。推进畅通、智慧、绿色、平安、人文“五型公交”发展,完善“公共交通+绿道”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加强精细化管理,主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0%,大中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80%。
九是“数字+”共享出行服务创新行动。规范发展“互联网+”定制客运,建成全省定制客运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广网约车数字化管理,打造20个以上具有浙江特色的门户枢纽共享出行服务品牌。
十是“文化+”交通驿站扩面升级行动。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综合服务驿站建设,建成标准化“司机之家”60家、“船员驿站”15家,各地市推广“的士驿站”10家以上,形成一批具有人文关怀的“心灵之家”。
十一是国际航空货运物流升级行动。加大国际机场配套装备投入,开通全货机国际通航点40个以上,国际航空货邮量超过30万吨,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十二是大宗商品储运物流保障行动。服务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建设,提升国际油气供应链资源配置能力,做强铁矿石储运分销体系,打造一批互为战略依托的航运供应链境外支点,保障油、矿等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
十三是运输安全和应急能力建设行动。深化道路危货运输“专区、专线、专点”专项治理和精准智控,健全省管内河应急保障体系,实现危货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100%接入省级危货运输智控平台、内河7地市水上搜救中心全覆盖。
十四是亚运会运输服务窗口创建行动。全力做好杭州亚运会赛事运输服务、社会运输服务和交通应急综合保障,提升智慧畅行服务场景应用,树立中国浙江“世界窗口”形象。
立足服务双循环格局,奋力扛起“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使命担当,“十四五”时期浙江交通将统筹综合交通“大建设”和综合运输“大服务”并举并重发展,加快构筑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有竞争力、创新力、可持续的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为推进交通强国和浙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上一篇: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