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宜遂绿意浓 山水自难忘——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环水保工作侧记

时间:2021-07-17作者:佚名来源: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宜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沿线资源禀赋优异。项目途经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武功山金顶景区、武功山羊狮慕景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三湾国家森林公园等五个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上跨袁水河、泸水河、禾水河、四方井水库、社上水库等众多水系和重要水源地,穿越楠木林及棘胸蛙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环保要求和水资源保护要求极高。对此,项目办坚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方位进行绿色管理,全过程采用绿色技术,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管理高效型、创新驱动型的绿色公路为目标,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宜遂方案”。

  

  清表土利用

  创新举措锻造品质绿色底色

  在宜遂项目办的办公大楼大厅,“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美丽高速、铸就百年品质”二十四个字格外显眼,二十四字理念也赋予了宜遂高速公路建设者更多的责任追求与使命担当,指引着他们砥砺前行。

  “高速公路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努力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在施工中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项目办主任黄小明强调。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宜遂项目办早在筹建之初就坚持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融入项目建设管理中。在前期筹建阶段,宜遂项目办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先行一步,“走出去”“请进来”,系统周密地开展针对性的项目前期策划,把绿色公路建设生态保护列为《宜遂高速公路项目品质工程方案》的重中之重。

  

  隧道零进洞

  2020年7月,宜遂项目全线开工建设,项目共设1个设计施工总承包标段、13个路基标段。为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管理模式的14家企业绿化施工一盘棋的管理格局,宜遂项目办通过多种举措,全力推动环水保施工的高效落地。

  ——提出“环评前置、方案先行”的举措。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项目对环境评估影响报告书》以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专人及时报送至主管部门审批,2020年10月13日已经完成批复。目前,在项目办的精心指导下处于全线的实施过程中,各施工单位也已完成环境保护施工方案和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评估与论证工作。

  ——构建江西首个三个中心专项管理模式项目。项目建设管理者引入第三方大脑,组建工程质量提出打造江西首个构建“三个中心”专项管理模式项目,组建工程质量中心,工程安全中心,工程环保中心,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安全、环保方面的管理工作。

  

  边坡带绿施工

  ——打造江西首批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于一体的美丽公路项目。严格执行生态选线理念,进行环保美学设计,对沿线、互通等重要节点进行绿化设计以及互通小品氛围营造,重点打造“明月山商业综合体服务区”以及“井冈山红色旅游服务区”。争创一个部级绿色智慧服务区。将宜遂高速的修建与沿线明月山、武功山及井冈山等丰富旅游资源相结合,对于促进其沿线地区,旅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环水保管理创新。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宜遂项目办与环水保管家已经签订了合同,相应地编制了监理、检测方案。环水保管家已经进驻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理检测。使项目建设与环境工程并驾齐驱,使环保执法与巡查落到实处,有效地遏制因项目施工发生的环保违法行为。

  永临结合实现绿色资源节约

  由于项目沿线途经众多风景名胜区和重要水源地,在项目设计阶段,宜遂项目办充分考虑区域地形地貌特点,坚持生态选线、环保选线的设计手段节约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对沿线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

  参与项目设计的项目管理者进一步阐述道:“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容易改变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打破山区生态平衡。因此我们要顺应自然,能不破坏的地方尽可能不破坏。”

  

  桩基设置泥浆沉淀池,防止泥浆外流

  项目办和设计院在比选路线时充分考虑占用耕地、高填深挖、生态环保等因素。通过生态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等多种手段,采用规避环境敏感点、少占高标农田、材料循环利用、设计线路优化比选,最终确定最佳最绿路线。

  在施工便道和大临设施建设方面,强势落实“永临结合”的建设理念,统筹利用既有资源,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充分考虑地方百姓出行的便利。据不完全统计,光全线各标段投入永临结合便道资金5000余万元,硬化水泥路、沥青路130多公里,全线10余家单位租用养老院、村委、垦殖场等旧房产,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装修改造,撤场后将完整移交给权属单位,不仅便利了百余村庄、万余村民,而且节省了临时用地投入,减少了大临设施建设造成环境影响。

  

  防尘处理

  宜遂项目隧道数量多达18座,单洞长超过68公里,结合现场地质地形情况,共有66个掘进工作面。为精心做好隧道洞口作业区永临结合的文章,项目办在洞口段的路基填筑到位后,将隧道洞口临时道路硬化标高控制在永久路面底基层标高,再进洞施工。此举减少弃方5万方,减少临时用地20亩,节约工期1个月,节约资金7000余万。

  落实落细绿色理念见行见效

  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宜遂高速的建设就是“把工程轻轻放进大自然的”至高生态追求,宜遂建设管理者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层层压实管理责任,全过程落实“三同时”制度,多措并举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生态。

  通过组织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知识培训及技术交底,邀请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面的专家开展环水保培训,聘请水保环保管家进行水保、环保专项监测单位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进行技术交底会,为项目环水保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树保护

  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不突破施工边界,临时工程尽量布置在永久占地范围内,有效避免施工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主线路基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减轻路基表面径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弃)土方数量和临时占地数量,同步做好取弃土场的截排水措施,及时进行平整、覆土和开展植被恢复。针对各标段拌合站生产废水五级沉淀池,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周边农田灌溉水系,严禁排入沿线敏感水体。桩基设置泥浆沉淀池,防止泥浆外流,出口设置缓冲池沉砂。临河施工边坡和平台采取有效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河道冲刷。同时,各施工单位根据标段实际,将由于施工造成的水系变化修筑专用水渠引流至自然水系,确保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改善。

  严格控制噪声扰民。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合理优化施工安排和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有效缓解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

  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及固体废物处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为做好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对施工车辆采取密闭运输、遮盖物料、洒水降尘等措施,同时在各拌合站筒仓设置布袋除尘器并定期更换,在物料堆场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和雾炮机用于抑尘,有效缓解了项目施工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针对运输车辆维修,各项目部采取就近原则送至维修点进行处理,需要现场维修的,维修完毕后施工废油交由维修厂家带出施工场地后进行专业处置,生活垃圾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机制砂加工

  抓实生态环境内控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督促各施工单位及时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设置环保违法举报箱,将环保违规行为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对有关当事人实行约谈。

  进场一年来,宜遂建设者在施工管理中以制度为先导,科学施策,统筹兼顾,积极实践探索了一系列绿色低碳管理办法和环保节能创新技术,使项目整体与沿线景区山水有机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条美丽高速的雏形。

  生态为本持续增进绿色福祉

  走进宜遂项目施工现场,地面湿润,裸土上盖着仿真草皮,现场自动喷淋降尘设备不间断作业,在施工现场,丝毫看不到人们印象中的尘土飞扬,灰土漫天的场景。

  得益于宜遂项目办对环水保施工的狠抓不懈,项目可持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亮点频出。

  

  隧道洞口永临结合

  扬尘治理上下足功夫。全线所有参建标段在重要场站都设置了自动喷淋系统,场站裸土实行绿化植被,车辆清洗装置,购置洒水车队沿线、村庄进行不定期降尘处理。

  合理利用路基清表土。项目办制定了《路基清表土利用管理办法》,科学选好临时堆放场,进行分类堆放,完善临时防护、排水系统和警示标志,便于集中管理和利用,共计减少弃方200多万方,节约相关征地300余亩。目前,清表土已逐步利用到边坡绿化中。

  隧道进洞实现“零开挖”。严格把好隧道进洞关,按“一洞一方案”原则,逐个优化明暗交界点及洞口设计,全线所有隧道洞口均实现“零开挖”,共计减少山体开挖10000余平方米。

  带绿施工创美丽边坡。施工过程中,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及时进行边坡绿化及防护排水,并做好路基临时排水,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带绿施工”效果。防止影响农田耕作及生态环保。

  

  施工便道永临结合

  强力推动机制砂落地。受生态保护及限采禁采政策的制约,省内许多地区基本无砂可采,河砂供需矛盾日益紧张,价格高达230元/吨。目前宜遂项目分别使用外购机制砂和自制机制砂两种。外购机制砂又分水洗制砂和干筛制砂两种。预计自制机制砂50.6万吨,成本价130元/吨。外购机制砂60万吨,外购机制砂供应出厂价格普遍在60—70元/吨,到场价格在90—120元/吨。节约成本的同时缓解河砂供需矛盾,减少了挖沙对环境破坏的影响。

  倾力保护好古树名木。据了解,在羊狮幕互通A匝道AK0+600处,有2棵一级保护古树,树种为南方红豆杉,一株编号为D04006,树龄约520年,另一株编号为D04007,树龄约500年,均位于匝道二级边坡上。依据安林函〔2020〕25号精神,为维护好古树生长环境,对羊狮幕互通A匝道、D匝道线位整体外移避让以及E匝道的桥台往外偏移,虽然由此增加了不小的工程量,也对项目总体工期提出了挑战,但施工参建标段表示:很好地保护了这些“活化石”级别的稀缺野生资源,很值。

  生态文明建设无止境,接力探索在继续。在全线参建者辛苦付出和努力下,花簇草茵、春色满路,一幅人、车、路、景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将徐徐展开。(文/付小宁荣华)


原文链接:http://jt.jiangxi.gov.cn/art/2021/7/13/art_32667_3478592.html

>>上一篇:学党史|省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开展“两优一先”表彰会暨“我为群众...

>>下一篇:省厅举办学习宣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知识竞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