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上丝路博物馆。
泉州“光明之城”挑檐。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开元寺。
泉州洛阳桥。
7月25日傍晚,随着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现场落锤声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中外人文景观错杂而处,东西方文明深度交融,形成了典型的海上丝绸之路海港城市景观,这正是泉州古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航海记忆的重要缘由。
梯航万国的刺桐古港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与海相伴,向海而生,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10至14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时期,泉州港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这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古城泉州如此描述。
此次申遗项目的名称定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体现了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其对世界的贡献。
泉州非遗项目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下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泉州项目申遗文本团队负责人傅晶表示,“作为国家口岸的泉州,支撑着公元10至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的繁荣。”
由中山南路拐进水门巷,再穿过热闹的竹街集市,沿着沟渠往东,岸边伫立着一块龟裂的石碑,上书“泉州市舶司遗址”。市舶司是封建王朝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而设立的专门机构,是一个国家开展海洋贸易的文明窗口。元祐二年,北宋政府将福建市舶司机构设在泉州,标志着泉州港重要地位的确立。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方明珠,泉州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足以比肩哥伦布的故乡热那亚、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和伊本·白图泰的启航地丹吉尔。
马可·波罗笔下,全盛时期的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城市,单就香料贸易而言,就已经远超地中海世界的著名海港亚历山大。作为文本记忆里的泉州,曾经接纳过诸多“大航海时代”以前的著名航海家,如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汪大渊以及明代的郑和,他们都曾驻泊泉州,目睹了这座世界第一大港的风采。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一个高峰,古代中国文明、东南亚文明、印度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乃至地中海文明之间的海上交流日趋密切,世界海洋体系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一体化进程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作为东方世界的海洋贸易大港,泉州成为古代中国通往海外世界的主要窗口,这座被刺桐树掩映的美丽海港,以Zaitun(Zayton,即“刺桐”)之名而声名远播、蜚声海外。
“泉州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海洋文化传统,展示了中国东南沿海先民‘向海而生’的生存智慧、‘梯航万国’的航海意识和‘劈波斩浪’的开拓精神。”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姜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完善的海港管理体系,发达的港口设施,包容的城市氛围,使泉州港一跃而成为古典航海时代的最负盛名的东方贸易港,正所谓“海纳百川、港通天下”。
盛极一时的商贸中心
德化窑是中国四大名瓷窑之一,而德化窑产的白瓷则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窑的杰出代表。在目前从“南海一号”(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打捞上来的文物中,大约有1/3都是德化窑产的白瓷。同时,西沙“华光礁一号”宋代沉船、菲律宾尼拉圣安娜遗址等一系列国内外考古发现都表明,德化窑瓷器是宋元泉州港海外贸易的重要外销品。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当时德化烧制瓷器的盛况,“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制瓷之法,先在石矿取一种土,暴之风雨太阳下三四十年……先人积土,只有子侄可用。”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位于德化的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分别创烧于宋代和元代,经考古发掘后,发现有多处龙窑、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窑具和瓷器。正是受益于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德化窑迅速崛起,无论是青白瓷、白瓷的生产技艺和造型装饰,还是先进的分室龙窑筑造技术,以及庞大的生产规模,都彰显出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输出能力。
同样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位于泉州西北约70公里的戴云山区。其所在的青阳村曾是宋代官方设立的专职铁场之一,其冶铁业在公元11世纪极为兴盛,产品经晋江支流西溪运往泉州港口。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沈睿文介绍,经考古发现,下草埔遗址有冶铁遗址、古矿洞、古道等遗存。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显示出宋元泉州海洋贸易对泉州内陆腹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而无论北上福州内陆,还是南下海外贸易,从桥梁、码头到塔刹,泉州完备的运输网络都令人叹为观止。
泉州文保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吴艺娟介绍,建于宋代的洛阳桥是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它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并与安平桥、顺济桥遗址等共同连通了便捷的沿海交通干线,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其建造使用了“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技术手段,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洛阳桥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
作为此次新增的遗产点,安平桥是泉州与国家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顺济桥则是伴随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的水陆转运系统,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
六胜塔和万寿塔,前者是商船由泉州湾主航道驶向内河港口的地标,后者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双塔耸峙近千年,在悠远的时空中,见证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繁华。
绽放“海丝”的海港城市
今天,漫步泉州城内外,可以看到清真寺与关帝庙“比邻而居”,佛教寺院容纳了印度教的神祇,浔埔女人的头饰上留下了波斯文明的印记,郊野的小山上传来摩尼教的祷告之声……“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承袭海洋文化的博大与包容,泉州以开放的胸襟,将本土文化与舶来文化融合、打磨,成就一道道文化奇观。
“大量属于不同宗教的遗存的发现,证明了泉州城与西亚、印度和东南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刘翀看来,泉州不仅是一处发达的海贸港口,同时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海贸商人的聚居之所和漂泊生活中的精神家园。
开元寺是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的一方缩影。大雄宝殿后廊一对十六角形石柱,雕刻有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东西塔不仅代表了公元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也处处显示着神秘的印度元素。
清净寺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见证了公元10至14世纪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文化交流。主要建筑之一明善堂,其正厅内部按照穆斯林礼拜所需风格进行布置。
元代,摩尼教与泉州的佛教和道教信仰融合,创造了“道貌佛身”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
泉州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景象,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即使在今天也令人惊叹不已。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曾感叹道:“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需要学习的,泉州人以前就做到了。”
悠久绵长的海上交通历史、盛极一时的对外交流文化、璀璨绚烂的中华海洋文明……“泉州在传统的中华农业文明帝国中开辟成梯航万国、舶商云集、多元繁荣的世界大港,成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的杰出典范,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经济繁荣、自由开放、文化包容的城市范式。”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说。
悄然崛起的亿吨大港
为重振古港雄风,泉州提出了建设亿吨大港的构想。2006年,中远海运集团在泉州加快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的建设中,乘势而为,与泉州市人民政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此后两年间,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原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在泉州地区投资并控股运营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和晋江太平洋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石湖、围头、深沪三个港区。(其中,泉州太平洋占股82.35%,晋江太平洋占股80%。)
2007年,石湖港集装箱吞吐量增至61.6万标箱,占泉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的60%,成为泉州港主力军。5年后,泉州港全年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迈入“亿吨大港”, 跻身福建三大港口之列。
2015年以来,泉州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与“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巧妙交融,开启“文都”与“海丝”互为平台、互相促进的崭新尝试,实施泉州港口复兴、双向投资贸易、发挥侨力携手共赢等“十大行动计划”,一系列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的活动在泉州展开,商人们踏海而来,众多领域的经贸合作陆续“借船出海”……2016年,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超120亿美元,正在高速增长的中东、非洲等“海丝”国际市场和自贸区市场,成为品牌泉州发展的新腹地。
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的泉州,经济总量连续20年领跑福建,海内外分布着三千万泉州籍同胞,作为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泉州携带创新活力基因……背靠强大民营经济腹地,泉州市成为泉州港发展的最大助推器。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古老的泉州港一步步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国内外知名集装箱班轮公司在石湖港区开辟20多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航线辐射国内各大主要港口,石湖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五强,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内贸枢纽港;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公司连续两届当选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内贸箱发展委员会主任单位;石湖港区荒料石年吞吐量300万吨以上,成长为中国荒料石进出口核心港区,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荒料石集散地。
(全媒记者:王有哲)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108/t20210802_5658802.htm
>>上一篇:我省道路运输企业全力驰援河南
>>下一篇:只要大家平安,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