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敏敏 摄影报道
“黝黑的皮肤,笔挺的身躯,而立之年,不娶妻生子,却奔波忙碌在脱贫攻坚一线,话不多,却早已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说起扶贫干部谭宗勋,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副县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黄国勋说道。
谭宗勋是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柳州分中心罗城路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在驻村扶贫工作期间,他始终不改交通人艰苦奋斗的本色,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带领村民一步步走向幸福生活。
坚定信念 说干就干
2018年3月,谭宗勋接到上级选派他到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佑洞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通知,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时至今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谭宗勋告诉笔者:“当听到要去驻村扶贫时,心里还是有一点顾虑的,扶贫工作条件艰苦、远离城市生活枯燥、扶贫工作归期不定等都成为我心中的顾虑。但面对组织的召唤,领导的信任,人民的需要,我坚定地把所有顾虑放在一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神圣而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
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谭宗勋坚定信念,说干就干,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早上,他就背上行囊,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
生活条件艰苦,扶贫工作困难,是谭宗勋对佑洞村的最初印象。佑洞村是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是一个典型大石山区且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39户935人,占总人口80%,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谭宗勋到佑洞村后,第一时间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向乡镇干部及村“两委”干部了解佑洞村整体情况,同时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民情,分析贫困原因,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向村民宣传扶持生产、转移就业、移民搬迁安置等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村民劳动的积极性,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截至2020年年底,佑洞村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减贫成效显著。
吃得了苦 办得了事
翻开谭宗勋的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为推进乡村建设,谭宗勋和其他扶贫工作队员一起研究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工作。针对佑洞村将来要建设的项目,他常常走访各村屯召开群众会议,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整理出佑洞村项目库并上报上级部门。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佑洞村修建了饮水提升工程和乡村道路,有效解决群众冬季饮水困难和行路难等问题,为群众生活、出行及产业发展提供便利。
路修通以后,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成了谭宗勋心头的一大难题。为此,他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主动与村“两委”沟通交流,推进佑洞村创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首家村集体企业——广西罗城佑发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由村集体自主运营管理,开创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同时,谭宗勋积极物色致富带头人,帮助其创办广西罗城志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肉牛养殖经营活动,并向佑洞村“两委”提出建议,将部分村集体发展资金入股合作社,壮大养殖规模,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佑洞村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百香果种植等6个村集体经济项目。2020年,该村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4.42万元。
心怀扶贫 为民服务
因长期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常年走村入户,谭宗勋的腿部膝盖积劳成疾。他曾先后三次到医院检查,但因工作繁忙,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医生劝诫谭宗勋适当休息并做好康复治疗,但他依旧忙于工作,无法安心接受治疗。他害怕家人担心,对家人隐瞒病情,但其走路时的异样还是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在得知儿子病情后,其母亲劝说他先安心治疗,但他却跟父母说起了佑洞村贫困户因残致贫的故事。听了他的一番话,父母尊重并理解儿子的选择。
谭宗勋的病情也牵动着他所在单位领导的心,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积极向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汇报,并多次到谭宗勋家里进行走访慰问,但谭宗勋依然放不下村里的工作,不顾个人健康状况徒步进村入户开展工作。谭宗勋总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已经习惯了,放心吧,我会注意的,我多做一点,其他人就会少忙点。”在各方的关怀支持下,他更加坚定了继续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的信念。
“人民公仆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只要我还在这个岗位一天,只要群众还需要我,我就会用心用情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是谭宗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由于工作出色,谭宗勋于2020年9月被推选为自治区高速公路发展中心柳州分中心罗城路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不一样的身份,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变,谭宗勋正在用青春和誓言讲好高速公路故事,传播高速公路好声音。
谭宗勋(左一)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