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傍晚,行走在福建平潭北部生态廊道上,步步皆景、处处如画。建设者独具匠心,依山就势,临海而建,渔村、山、海、石、厝、村、路相融一体。这条“绿色长廊”,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获评交通运输部“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称号。
近年来,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推行《福建省普通干线绿色公路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基本建立起普通干线绿色公路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建成了一批绿色公路示范项目。
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资源
“统筹资源,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绿色品质”,这是福建公路人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与具体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建设理念。他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总体要求,以优质耐久、经济环保、安全舒适为前提,在规划选址、布局选线上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扰动。
在山多地少的福建,统筹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集约节约,尤为必要。对此,福建在全国率先采用轨道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共用稀缺线位的方式,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资源。
237国道武夷新区快速通道采用公路和轻轨并线设计,是共用土地资源的典型案例。建设者们在公路中央分隔带中间布设有轨电车通道,将轻轨车站设置在道路最中央,实现公路与轨道交通共用线位走廊带,充分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
晋江市370县道快速通道东石连接线则着眼于区域大范围的路网布局,路线走廊与高速公路(及部分铁路)共线,分幅布设两侧,紧凑布置,最大化发挥了通道的利用率。
将工程融入大自然
为实现路与自然和谐相融,在实际选线设计中,福建公路人秉承生态环保、防护设计等理念,避免大填大挖。
对经过城镇路段的选线采取“靠而不进,离而不远”的原则,坚持与人口密集的村庄、自然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等环境影响敏感区保持适当距离。
228国道长乐公路沿线是文武湖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黄嘴白鹭、野鸭等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为了守护白鹭的栖息地,项目在搅拌站布置一座四级沉淀池,并配备混凝土清洗分离机,用以解决施工废水排放问题。
石狮市峡谷旅游路至红塔湾旅游路工程合理规划道路线形,避开基本农田、林地,减少土地分割,充分保护土地资源,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提取四季元素融入环湖步道。
平潭苏平路及北部生态廊道顺应地势,一半青山、一半海湾,是一条“山海相依”的绿色公路,将公路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使工程融入大自然。
绿色公路映衬红色文化
在绿色公路创建中,福建注重统筹交通、文化、生态和风景旅游等多个维度,秉持“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考虑交通动脉、生态绿脉和旅游景脉等特色,将沿线的红色旅游、乡村特色、生态优美的环境展现给行人。
358国道新罗区小池至上杭古田五龙段公路注重红色文化传承,以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为亮点,在山体开挖坡度较大的护坡地进行红色宣传标语、红军雕塑、图案装饰改造,景观设计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元素,使公路与沿线历史人文相融合。
207省道寿宁下党至尤溪段公路以节约资源、降低能源耗用为重点,注重节能环保。在建设期间,这条公路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利用隧道智能供配电技术,对隧道灯具进行调压调光控制,可根据天气、时间、车流量等因素进行智能调光。
为缩短建设周期成本,福建全面推行桥梁、护栏、涵洞通道及水沟盖板等构件标准化设计,简化施工工艺、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养护便利化水平。
(记者:薛荣泰 池舒婕 通讯员:袁燕飞)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jtyst.fujian.gov.cn/zwgk/jtyw/mtsy/202108/t20210826_5676001.htm
>>上一篇:厦门中欧班列通达12国30多城
>>下一篇:打造无欠薪标杆 彰显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