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出台,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强政策研究、创新融资方式、精准谋划项目、完善操作流程,先后推动5个公路建设项目以PPP模式落地实施,项目总投资达436亿元,共引入社会资本321亿元,为宁夏收费公路项目推广PPP模式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
一、试点先行,努力探索PPP模式实施经验
2015年,交通运输厅率先把红崖子黄河公路大桥、银百高速宁东至甜水堡段2个项目作为宁夏收费公路建设PPP模式试点,其中银百高速宁东至甜水堡段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高速PPP试点项目和财政部PPP国家示范项目。经过各方努力,两个项目分别于2019年底、2020年底投入运营。在试点过程中,交通运输厅在“两评一案”编制、社会资本招标、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合同签署等重点环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收费公路PPP模式趋于成熟,银昆高速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宁甘界)段、乌玛高速惠农(蒙宁界)至石嘴山段、S50海原至平川高速3个国家高速公路PPP项目相继落地。2020年3月,交通运输厅及时提请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将S50海原至平川高速、S20吴灵青北环、S35石空至恩和高速、S50寨科至海兴高速4个拟建地方高速公路项目按照PPP模式融资建设,有力保障了“十四五”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盘。
二、规范操作,不断提升PPP模式管理水平
交通运输厅在实践中探索总结PPP项目管理经验,推动PPP模式标准化规范化。一是严控支出计划。科学制定PPP近、中、长期发展计划,合理设定融资条件和补贴模式,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责任规模。目前,自治区本级PPP项目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运营期财政支出责任占比最高年份为3.23%,远低于10%的红线,为宁夏大力推广高速公路PPP模式预留了充足空间。二是优化融资效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流程、规范操作,极大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目前,全区已实施的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不乏央企、地方国企和民间资本,总共撬动社会资金达321亿元。特别是银昆高速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宁甘界)段项目,经充分竞争,节省政府补贴资金36亿元。三是不断规范管理。及时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加快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资格预审、招标文件、合同文本等事项合法性审查,及时录入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库、PPP综合信息平台,确保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四是完善监管机制。随着2个PPP项目进入运营期、3个PPP项目同时在建,交通运输厅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PPP合同的起草、谈判、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直至失效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履约管理、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架构,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制订《PPP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构建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
三、高位推动,建立健全PPP模式长效机制
PPP项目是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的重要力量。交通运输厅深刻把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积极提请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从战略高度推广和保障收费公路PPP项目。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完成宁夏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将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模式由传统的政府还贷转变为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主,为后续PPP项目实施创造了条件。通过厅属事业单位改革,理顺了PPP项目前期、资金、建设、运营、评价、考核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职责,为PPP项目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政策保障。202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高速公路项目原则上均采用PPP模式实施,为宁夏收费公路PPP模式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三是优化推进机制。建立了发改委核准、交通运输厅具体实施、财政厅指导审查、自治区人民政府“一项目一审查(批)”的收费公路PPP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为PPP项目加快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