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去喽!”孩子们背着书包,结伴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开学季,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大新镇三和村,硬化路入户,小轿车上路,孩子们上学安全有保障。
三和村辖区13.4平方公里,共有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80人,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依托“山水独秀,绿树成荫”的优势,新邵县将该村列为重点打造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路通了,百姓富了,孩子们上学更方便了。”三和村党支部书记张长征十分感慨,“前几年村里未脱贫的时候交通不便,既苦了大人,又苦了孩子。”
张长征用“披星戴月”来形容以前学子们早出晚归的经历。“三和村位于大新镇西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张长征介绍,“由于白水峡谷阻隔,以前去镇上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大部分孩子都选择寄宿在镇上的大河滩中学。每周一天还未亮就要往学校赶,每周五到家时月亮都出来了。”出门上学行在路上,居家生活也得“看路吃饭”。修路之前,三和村村民运东西全靠马驮,羊肠小道一路颠簸,运输成本很高,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村外的商品进不来。那些年,三和村村民大部分住在木板房里,想拥有一栋红砖房都是奢望。
2017年年底,湖南省启动了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包括三和村在内的3.6万个自然村修建4.37万公里水泥路,以实现25户以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以此为契机,三和村规划了21公里村组公路,路面设计宽度达4.5米。目前,三和村利用配套资金修建的公路桥早已通车,21公里通村公路全部竣工,学生上学无需绕远路。依托山水独秀的自然资源,三和村白水峡谷还被湖南省登山协会评为十佳户外活动线路,如今的三和村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当地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现在路修好了,汽车都能开到家门口了。”村民刘新卫说,“我儿子去年考上了大学,去镇上转车不用再翻山,前脚出门后脚上客车,30分钟就能到镇上。”路通民富学子悦,三和村的变化是整个邵阳市依靠农村公路建设润泽民生的一道缩影。
2020年,邵阳市高位谋划,推动打造“3+1农村公路融城板块网”“西部生态圈农村公路板块网”“新通道农村公路板块网”三大农村公路板块网。“十三五”以来该市共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3726公里,完成公路提质改造4483公里、安防工程5893公里,实现了省、县、乡、村道养护全覆盖;改造危桥315座,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4249个,实现100%建制村通水泥路、通客班车,惠及500余万农村群众。
>>上一篇:益阳交通:“三个一”擦亮文明交通新“名片”
>>下一篇:益阳市政府调度全市交通运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