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浙江未来交通科创中心在杭州西溪谷(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总部)举办首届成果推介活动,集中展示了该中心新成果、新技术、新应用。
2019年11月29日,浙江未来交通科创中心在浙江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的重视支持下应运启动。三年来,科创中心以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主体,联合省属三大行业集团和名校名院、头部企业,在交通科研、技术服务领域取得了省部级科技奖项10余项、专利软著80余项等的丰硕成果,已成为引领浙江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的科技尖兵。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以“智融交通 触碰未来”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交流学术,系统各级领导莅会指导,相关企业人士前来观摩,多家主流媒体参与报道。共设西溪谷主会场1个和咨询公司、青山湖基地分会场3个,约200余人参加。本届推介活动采取“1+2+8+7”形式,即1个主旨演讲+2场学术报告+8个专场推介(主论坛)+7个专场研讨(分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将作主旨演讲,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志胜致辞,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刘文杰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邵宏等专家作学术报告,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应用、新基建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等。活动现场集中发布道路智能诊断与低碳养护、桥隧智能监测与安全运营维护、智慧监理系统等8大技术产品,形成科研成果“交科系”品牌。7场交通关键技术研讨交流分论坛内容丰富,基本涵盖综合交通各领域。
成果介绍
1.道路智能检测与低碳养护技术
依托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和浙江省道桥检测与养护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围绕道路智能诊断与低碳养护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构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道路检测与养护决策技术体系,致力于为公路建设与养护工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和系统解决方案,助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
聚焦道路无损检测与养护决策领域,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展道路全深度技术状况人工智能检测与养护决策技术应用研究。基于三维探地雷达路基路面全深度诊断技术,实现沥青路面厚度、密度整车道、纯无损检测,实时呈现道路地下三维状态信息,实现道路内部病害的精准诊断;道路三维激光点云全息感知技术可实现路面表观技术状况全天候、快速、智能检测作业,数据分析支持TB级的三维点云数据加载及应用处理,无缝对接路面养护设计。
在边坡安全技术领域,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公路边坡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将区域公路边坡隐患普查与精细化监测相结合,构建“时序InSAR定期巡检技术”、“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北斗高精度定位(BDS)、三维激光扫描(TLS)与高精度传感器(MEMS)融合监测技术”为一体的边坡智能化巡检、精细化监测、定量化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实现区域路网边坡安全的定期监测与风险评价。
结合道路智能化诊断数据,提出基于道路全寿命周期的低碳材料养护技术,通过引入半刚性基层微创修复材料、沥青路面快速愈合修复材料、高性能橡胶沥青材料等新材料,提供道路建管养一站式技术服务。
2.浙江省公路重点桥隧动态安全监测系统
浙江省公路重点桥隧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以维护全省重点桥隧结构安全和运营安全为目标,通过日常数据监测分析、预警或突发事件即时响应、创新技术验证保障等手段,及时获取桥隧运营过程信息,形成集监测、分析、响应于一体的桥隧安全长效保障机制,旨在实现桥隧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引领交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监测系统包含五大模块:一是日常监测,通过重点桥隧已有或待建的前端感知系统,实现桥隧的基本信息、监测信息等动态跟踪。二是特殊事件监测,实现台风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等突发事件风险点全覆盖,监测系统通过内置算法模型进行事件信息捕捉,发生异常将自动识别并以“弹框+声音”的形式发布预警信息;三是统计分析,对桥隧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置的方式、对桥隧结构影响等进行统计,总结分析事件发生的规律,为提升桥隧特殊事件的处置能力提供数据支撑。四是辅助决策,综合分析行业静态基础数据、动态监测数据(车流量、结构受力状态)等,评估区域桥隧管养侧重点、新技术适用性等指标,为桥隧加固、养护手段提升、行业发展等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五是管理服务,以“应急或突发事件”为载体,立足省市县实时预警、同步报送、联动响应、闭环管理等功能,利用数据链串联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推进应急或突发事件处置的快速化、流程化,确保处置落实到位。
3.隧道结构快速检测技术
隧道结构快速检测技术,适用于施工、运营期公路隧道、城市隧道的定期检测、应急检测及结构健康评估等,具有智能化、快速化的特点。
1.弥补人工模式检测效率低下的弊端,满足多种隧道断面形式全天候作业,检测参数自动设置、即到即检;
2.检测速度可达60km/h不停车作业,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显著降低对交通的影响;
3.多元病害的快速检测、存储、通信、解析全流程的智能化。
该成果目前已在我省杭徽高速、桐庐、丽水国省道广泛应用,累计检测隧道近60座,覆盖高速公路、国省道等,检测隧道里程达70余公里。
4.隧道辅助管控综合解决方案
隧道辅助管控综合解决方案以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痛点为突破口,重点针对隧道口“黑洞、白洞”效应、隧道内追尾、事件检测系统准确率低、隧道广播效果差、诱导逃生标志不醒目、消防设施标识不明显,交互不友好、机电系统设置相对孤立等问题,采用事故预防结合事故处置的手段,包含七项功能:(1)隧道照明智能调光;(2)视觉诱导;(3)多重感知事件检测;(4)诱导优化;(5)隧道广播系统提升;(6)智能消防箱;(7)隧道二次事故预警。搭建智能隧道管控平台,跨域、跨系统数据共享,数据融合,有效预防隧道事故,降低二次事故风险,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隧道管控能力。
5.应用于多跨场景的智慧监理管理系统
为提升监理信息化工作水平,有效管控工程建设现场,建设应用于多跨场景的智慧监理管理系统,为工程管理持续赋能。
该系统通过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中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环节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实时管控人员、工作、隐患、数据等动态,实现监理过程公开化、监理行为规范化、监理工作高效化、监理管理智慧化。
系统包含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多层级用户角色,涵盖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功能模块,有效监管并规范监理行为,让监理工作更加透明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为品质工程持续赋能。
目前,已在临金高速公路临安至建德段工程、溧阳至宁德高速公路、浙江景宁至文成段工程、广西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赣皖界至婺源高速公路等浙江省内外十余个项目上进行深度应用。
基于智慧监理管理系统几年来部、省级多项课题研究及系统项目应用,产品和技术成果日趋成熟,于2019年底成功申请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2020年12月,根据智慧监理系统环境编制的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技术标准《公路工程监理信息技术规范》成功立项,即将成为智慧监理信息行业领域的首个建设标准,为下阶段系统技术研发与成果积累打下坚实基础。
6.隧道北斗增强定位系统
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建设路线逐渐由平原地带向山区高原挺进,桥梁和隧道在线路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尤其是隧道建设工程;近年来,数量增长十分迅速。隧道工程显著提升了交通运输能力,但因其施工环境恶劣,建设、运营管理相对复杂,事故发生率较高;因此,历来都是公路运营建设的监测重点。
隧道北斗伪卫星高精度定位系统,聚焦隧道内因遮挡引起的卫星信号缺失、进出隧道导航定位不连续等问题,实施后,将对补齐隧道等遮挡区域的导航信号“盲区”,支持隧道内施工人员安全监管,建设阶段施工测量效率提升,运营阶段重点车辆综合监测及隧道突发事故下的应急抢险位置追踪等,起到很好的助力,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同时,本技术可保证用户在进入隧道时,终端不做任何改动,继续无感体验高精度导航服务,对于提升隧道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智慧公路高精度定位场景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7.全咨云智慧管理信息化系统
为满足全咨服务项目管理环节多、流程复杂、统筹协调量大、时间线长以及资料数据真实性要求高等特点,让过程管理得到有效管控、全咨服务效果得到充分体现,专门成立综合性团队研发了全咨云智慧管理信息化系统。
该系统以一个云数据中心、多管理平台为总体架构对全咨服务从立项决策研究、勘察设计、工程建设以及运营养护等阶段的全过程进行统筹协调管理,通过集成移动端、BIM+GIS系统、智慧化信息系统、物联网等软硬件设备,进行多源数据采集,实时监控、监测与校验判断,实现全咨服务参与各方、项目参建各方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实时管控。
系统有效解决信息管理的碎片化、数据来源的孤岛化、项目推进无序化,落地推进管理扁平化、流程标准化、办公无纸化,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手段,让过程管理落到实处,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推进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并以敏捷响应与低成本可复制应用于高速公路、国省道项目的建设管理全咨服务。
目前,已在浙江省内萧山至磐安公路(金浦桥至三江口大桥段)快速化改建工程、镇海至萧山公路萧山南阳至钱塘新区义蓬段一期工程、528国道遂昌新路湾至石练段改建工程、苏台高速公路南浔段一期工程上进行深度应用。
8.智慧工地云控平台
智慧工地云控平台以智廉湖杭云管控平台建设项目为案例,计划通过组织开展“制度保廉、学堂育廉、氛围浓廉、党建促廉、家庭助廉”的“五个廉”活动阵地,实施建设“征迁管理、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变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安全监管、生态环保”等八个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平台,最终打造成一个“智廉湖杭”体系,建立全省领先、可复制、可共享的“BIM+工程管理”大数据项目云平台,实现质量可控化、管理信息化、监测自动化、安全可视化、环保智慧化,最终实现质量和责任、施工信息可追溯,全面提升普通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创建标准、规范的浙江省智慧工地建设标准提供样板案例。
>>上一篇:省交通运输厅与交通运输部天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