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上海市水上搜寻救助条例》政策解读

时间:2021-10-15作者:佚名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近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水上搜寻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水上搜寻救助是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条例》颁布实施,能够充分发挥立法的规范、保障和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推进本市水上搜救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和上海城市软实力,筑牢守好城市安全底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条例》包括几方面内容:

  一是完善搜救工作体制和机制。在上位法基础上,对海上和内河水上搜救活动进行统一规范,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机制。依托本市搜救中心平台,推进海上和内河搜救指挥体系的合署运行。上海海事局、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统称海事管理机构)承担搜救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其他搜救中心成员单位在搜救中心统一组织、协调、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承担水上搜救应急管理、抢灾救险、支持保障、善后处理等工作。《条例》整合各方力量,实现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一体运行、高效处置的管理新格局。

  

  二是加强搜救能力建设和保障。建立信息化指挥系统,并与“一网统管”平台对接,强化动态监控、信息服务、决策支持、指挥调度等方面功能,提升水上搜救组织协调能力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编制水上搜救能力建设专项规划以及搜救基地和站点布局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各级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加强水上搜救通信保障,确保通信畅通。定期组织开展水上搜救演习,结合本市实际,重点针对邮轮、游艇、渡轮、游船、危险化学品船、航空器等搜救情形开展专项演练。强化专业搜救力量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搜救。搜救中心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水陆联动搜救工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推动搜救行动规范和高效。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结合气象、水文、海况等各类预警信息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发布水上安全提示信息。有序引导遇险船舶、人员展开自救,要求其他船舶按规定尽力救助。搜救中心、搜救分中心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进行核实,并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各方搜救力量进行搜救。按照规定执行搜救中止、恢复和终止程序,科学有效使用搜救资源,精细化开展水上搜救行动。

  

  四是实现搜救跨区域联动合作。与长三角相关省、市有关部门建立水上搜救合作机制和会商制度,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急联动的水上搜救合作体系,共同研究、协商区域内水上搜救重大事项。推动水上搜救基地和站点、水上搜救力量的共享。健全跨区域水上搜救应急保障机制,根据需要联合开展搜救演练、演习,提升协同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1.jpg

  

相关链接 上海市水上搜寻救助条例
原文链接:http://jtw.sh.gov.cn/zcjd/20210930/b99ee2f497c74018a7d332e1dc596b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天津市行政调解规定》解读

>>下一篇:《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办法》政策解读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