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时事聚焦 > 正文

热辣滚烫,探秘广西沿海渔船开渔远航的“安全密码”

时间:2024-08-16作者:佚名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渔舟列阵

  静待征途

  经过近三个半月的沉寂

  南海伏季休渔期进入尾声



  蓄势待发的渔船。

  8月15日,走进北部湾渔港码头,映入眼帘的是蓄势待发、排列整齐的渔船,渔民们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开渔第一捕”,检查船舶设备、装载渔网渔具、碎冰放置鱼舱……整个码头热闹喧嚣,一派繁忙景象。

  时间倒退回今年5月1日12时



  南海正式开启伏季休渔期,持续至8月16日12时,休渔范围为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并要求“船回港,人上岸,网封存。”


  渔船技术质量检验是渔业捕捞生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休渔期渔船回港检修,开渔后出海捕鱼,已成为广西沿海渔民的习惯性工作节奏。严把渔船检验质量关,保障渔船保持适航安全的技术条件,则是北海船舶检验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休渔期间停航待检的渔船。

  北海船舶检验中心辖区包含广西沿海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共管辖广西沿海1000余艘24米以上的钢质渔船,其中约有230艘南沙渔船。南沙捕捞不属南海伏季休渔范围。南沙渔船赴南海生产作业,既关系着渔民的生计,又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做好回港南沙渔船的检验服务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伏季休渔期间,共计400余艘渔船向北海船舶检验中心申请检验,渔船停靠的渔港码头点多、线长、面广,很难集中安排。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内,要兼顾休渔、南沙、新造等各类渔船的检验工作,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

  为此,北海船舶检验中心与渔民船东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微信群报检、网上申报等渠道,统筹各类渔船的检验情况,建立“自检指导机制”,提供到期检验渔船随报随检、一次办好、跑零次等便捷服务,分类施策加快检验进程,让船东由“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确保渔船检验、发证的及时性,全力保障渔业企业和渔民生产需要。

  

  验船师登船检查。

  “只要在微信群里报检,北海船舶检验中心验船师就会按程序上门帮我们验船,连证书都是验船师通过快递邮寄到我们手上的,真是省时省力,方便又高效啊!”一名防城港籍的船东为“一次不用跑”的船检模式点赞。

  

  验船师检查主机油管。

  针对南沙渔船回港修正时间短、编队出海、出海作业时间长等特点,北海船舶检验中心立足船东所需、船检所能,铆足全力提供“零延时”船检服务。

  广西最大的灯光罩网渔船“桂北渔82104”是休渔期第一批从南沙返航的南沙捕捞渔船,5月19日抵达北海,办完手续及卸货后,5月27日向北海船舶检验中心申请年度检验。收到该船的检验申请后,北海船舶检验中心由主要负责人带队登船检验,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从报检到检验合格发证工作。拿到检验合格证书后,该船于5月30日再次远赴南沙开展捕捞作业。


  

  “在船舶检验工作中,如果疏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导致船舶及所载人、货的损失,甚至威胁整船人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我们验船师在验船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马虎,要做到业务精湛、技术全面。”北海船舶检验中心负责人梁学奋说道。

  

  验船师检查螺旋桨。

  为筑牢渔民出海“第一道安全防线”,北海船舶检验中心调配业务骨干验船师,按照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要求,认真检验渔船技术状态及救生、消防、防污染、通导、信号等设备,指导渔民船东整改问题,确保渔船满足安全航行安全生产的技术质量条件。

  8月15日



  伴随着高温,北海船舶检验中心验船师在外沙锚地对准备出海的渔船完成检验,2024年南海伏季休渔期渔船检验工作画上圆满句号。据统计,今年5月1日至8月15日休渔期间,北海船舶检验中心共出动验船师1000余人次,完成渔船检验发证408艘,占年度检验计划的39%,其中包括南沙渔船回港检验29艘,新建玻璃钢渔船建造检验2艘。

  “渔船检好了,证书也拿到了,再把渔网准备准备,明天就要出海捕鱼了。”渔民们难掩喜悦。

  

  波澜壮阔的北部湾

  即将再次迎来千帆竞发

  开海追“鲜”














































































































































































































  

  

  图文|陈丽 张国锋 陶俊 许荣雷 李长学


原文链接:http://jtt.gxzf.gov.cn/xwdt/zwxmtxx/t1885309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为群众办实事丨及时响应民声,切实服务民生→

>>下一篇:上“新”了丨从“新”出发,提升交通安全“智”理水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