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公路运输 > 正文

从富春画卷里走出来的“世外桃源”

时间:2025-10-22作者:佚名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首次提出。

  

  20年后,桐庐在探索实践中,以绿为底,以路为笔,绘就一幅“快进”“慢游”相宜的交旅融合发展锦绣长卷,推动美丽与发展“双向奔赴”的同时,更以交通之“为”,撬动产业、文旅与城市能级的全面升级。

  

  

  交通,曾“桎梏”深山里的文旅资源

  

  “那个时候山里完全是封闭的,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村民说话都很难听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桐庐交通人许马尔第一次走进位于大山深处的合村乡高凉亭村修路,当时的场景令他至今难忘——

  

  海拔700多米的村庄被峡谷、山溪和峰峦包围着,风景优美,但与世隔绝。所有原住民说着地道的江山话,但很少人能走出大山。

  

  说是修路,修的也不过是一条低等级的农村公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爬上壁立的悬崖进行定线、测量,筑路民工腰系保险绳立在峭壁上,一个个挥舞着炮钎。渴了,就喝上一口清冽的泉水;夜晚来了,就在大山的怀抱中入睡。

  

  “以前村里的人到外面去要走6个小时,而且小路崎岖泥泞难行,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包括孩子上学都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村民老郑回忆说。

  

  影响远不止于此。常年以来,秀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峡谷风貌、静谧的天然氧吧……都因闭塞的交通条件而只能“养在深闺”。

  

  和高凉亭村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富春江镇的芦茨村。

  

  早年的芦茨村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产业空乏,是“穷得响叮当”的落后村。

  

  “以前,村民以砍树烧炭为生。”富春江镇芦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祖春说,一砍就是一片,眼看着山上光秃秃了。但即使这样,“靠山吃山”换来的也只是暂时的温饱,“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没有一间新式的砖瓦房,泥石流频发,生态环境较差。”

  

  深山坞里,道路蜿蜒曲折,左边飞瀑小溪,右边巉岩峭壁,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不愿意进去,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的“家底”,却过着穷日子。

  

  “桐庐旅游资源大多是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相比城市景点来说,对交通的依赖性更强。”桐庐县公路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然而,直到本世纪初,桐庐的综合交通依然处于比较缓慢的发展阶段——农村公路等级不高、通达深度不够,国省道等干线公路覆盖不全面、通道能力不足,高速公路尚在建设当中,高铁更是遥不可及。

  

  如何将大山深处散落的一块块“碧玉”串珠成链,激活一江春水、一脉青山,乃至推动全域旅游的崛起?桐庐亟须“破题”,破题的关键,在于交通。

  

  融合,打通了“两山”的转化通道

  

  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首次提出。桐庐县将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底色,在山水间铺展实践画卷,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两山”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与之相伴的,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加速成型。

  

  2005年,桐庐提前2年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实现全县等级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100%,并迎来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开通。“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还使公路沿线的人民群众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促进了乡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社会进步。”走遍桐庐大山角落的许马尔,在他的笔下这样写道。

  

  近年来,桐庐交通的日新月异更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交通人直呼“不敢想象”——农村公路四通八达、路畅景美,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省道脉络不断延伸,路域环境持续改善;2条高速公路纵贯,打通区域发展“动脉”;双高铁枢纽,让桐庐迈向“融杭接廊18分钟”新时代……

  

  高凉亭村、芦茨村也紧紧抓住交通“腾飞”机遇,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

  

  沿着“四好农村路”合大线,各地游客来到位于高凉亭村的生仙里滑雪场,体验运动休闲游的乐趣。

  

  随着大型文旅项目的落地,村里陆续开设了30余家民宿,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经突破150万元。“环境变好了,游客变多了,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日子越过越红火。”高凉亭村党支部书记毛亚君感慨。

  

  在芦茨村,“交旅融合”有着更加生动的体现。湾茆线穿过浙江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试点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曾是原20省道桐义线的组成部分,道路崎岖狭窄。2004年,桐义线提升改造,调整了路线,逐渐升级为210省道,老公路则“降级”为县道,保留了“曲径通幽”的秀美原貌。

  

  此后,桐庐交通在湾茆线起点设计了徽派景观牌楼,并进行了多次提升改造,成就了沿线“山水为伴、四季皆景”的生态风貌,串联起严子陵钓台等知名景点,构建起“路连景、景促旅、旅带产”的“交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2024年,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接待游客24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18亿元。

  

  如今,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在山清水秀的桐庐大地纵横交织,不仅打通了通往景区的“毛细血管”,更通过与国省道、高速公路、高铁的衔接畅通“大动脉”,逐渐形成“快进”“慢游”相宜的旅游交通格局。

  

  融杭,激活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

  

  从交通视角着眼,桐庐文旅资源丰富,但地形比较狭长,14家3A、4A级景区分散在瑶琳、富春江、合村等多个乡镇。如何让通行更加便捷,实现到景区的快速通达,以及游客在景区中的“慢游”体验,考验着交通运输部门的智慧。

  

  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桐庐交通与属地乡镇深刻讨论、分析,在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的同时,充分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文旅发展的远景需要,将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更好地衔接,实现“路修到哪里,风景延伸到哪里,产业布局发展到哪里”。

  

  同时以“融杭接廊18分钟”为抓手,做好公交接驳、融杭补贴等服务,促进桐庐旅游圈扩容提质;配合推进杭淳开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打开西部山区旅游格局;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2.0版、新一轮打通“断头路”等工作,创造更加顺畅、优美的通行环境。

  

  “怎样更好地实现‘交旅融合’?首先是文旅要有‘卖点’,吸引游客来,同时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让人们快速进入景区,又能进行沉浸式的游玩,把客人留住,促进餐饮、住宿等消费,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桐庐县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管理科负责人毛鑫说。

  

  “快进”,立足于高铁、高速公路;“慢游”,则依靠国省道、农村公路网络。“目前,不管是‘大动脉’,还是‘毛细血管’,通达性和舒适性都比较好,而且很多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风景。”

  

  以文旅产业为原点,在桐庐西部的群峰叠翠间,瑶琳的发展坐标轴正不断延伸拓新。交通,提供了基础的支撑。

  

  “瑶琳镇是一个交通枢纽,未来镇内将有3个高速互通,交通通达性非常好。”毛鑫介绍,除了传统的垂云通天河、瑶琳仙境等自然景点,瑶琳希望进一步做强“马术+”文章。面对新的发展路径,交通仍然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今后可以通过县乡道路开发马拉松等赛事赛道,推动当地交通与文体融合发展。”

  

  深度融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高铁、高速等“大动脉”,高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交旅融合发展画卷正在桐庐这片旅游热土上徐徐展开。

  

  以交通为媒,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不止于交旅融合。今后,桐庐还将以“融杭接廊18分钟”为支点,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撬动产业、文旅与城市能级的全面升级,从杭州“后花园”蜕变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5/10/20/art_1229318207_590433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召开视频会议 复盘总结国庆中秋假期重大危险源...

>>下一篇:杭州:党建联建聚合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