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公路运输 > 正文

大道如虹铺锦绣 航路扬帆绿先行

时间:2025-10-22作者:佚名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二十年来,金华市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深入践行这一重要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行业发展血脉,以绿色规划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技术赋能为核心,以服务提质为目标,推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为浙中大地铺就了一条条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规划引领

  

  绘就绿色发展新蓝图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将生态优先理念深植于行业发展全过程。在项目前期论证、设计审查等关键环节,建立生态环保前置审查机制,严格执行生态保护刚性约束,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检验。通过优化线位设计,巧妙避让生态敏感区和基本农田,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让交通线路与生态肌理和谐相融。

  

  以金义中央大道为例,该项目从设计之初就确立了“绿色之路、科技之路、环保之路、便民之路”的建设理念。在方案论证和设计审查阶段,通过严格落实生态优先原则,中心参与多轮生态评估,提出线位优化建议:路线穿过万亩良田整治区域时保持顺直,平面指标较高,桥梁规模较小,更有利于万亩土地整治区地块规划。在技术审查中明确要求提升环保标准,通过以桥代路、设置挡墙等工程措施节约集约用地,减少对基本农田的占用,并要求全线采用生态边坡、声屏障等环保设施,着力打造“绿在路上,车行绿中,绿化成景,景融自然”的绿色景观大道。

  

  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全程督导环保措施落实,推动采用标准化、装配式结构降低施工影响,统筹桥梁绿化亮化工程,确保项目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融。该项目最终成为金义黄金主轴上的绿色标杆,实现了“造一条路,富一方百姓,护一方环境”的综合效益,是中心践行“从源头上布下绿色格局”要求的生动实践。

  

  制度创新

  

  树立行业绿色新标杆

  

  

  积极推动行业绿色转型,通过建立健全行业环保考核机制,将绿色施工、生态养护要求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覆盖全市主要公路水运施工企业和运输企业,引导企业自觉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在日常管理中,中心注重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环保材料和循环工艺,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年回收利用废旧材料约50万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护岸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既保障了岸线稳定,又恢复了水域生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路隧道蓄能自发光诱导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全省亮点。采用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吸光-储光-自发光”的形式工作,余辉时间超过12小时,既解决了道路安全问题,又实现了零能耗照明。目前全市已推广应用3000余公里,成为守护群众出行安全的“星光大道”。

  

  在示范创建方面,中心指导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个(东阳市、义乌市、浦江县、武义县),实现省级示范县全覆盖、市级示范乡镇40个,示范创建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技术赋能

  

  打造低碳运输新范式

  

  

  科技创新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金华港罗洋作业区创新实施“扫、洒、喷、控”四位一体扬尘治理模式,通过专业设备组合使用,形成全过程、全覆盖抑尘体系,实现“尘起即控、尘落即清”的精细化治理效果。建成“收集-处理-回用”水资源循环系统,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中水全部回用,打造了污水“零排放”的绿色港口样板。

  

  近期开展的“船—港—城”全链条水污染防治评估表明,金华港域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总体接收能力与到港船舶产生的污染物量适配性良好,能够基本满足到港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要求,为构建船舶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新能源车辆推广方面,中心紧扣“环保低碳、绿色转型”核心要求,推动行业实现从“燃油”到“电动”的跨越式转型。2019-2025年8月累计淘汰国四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6033辆,有效削减了传统燃油车污染排放。同时,2021-2025年新增更新新能源出租车(网约车)3.1647万辆,新能源化率达93.74%,位居全省前列。在货运领域,2024年新增新能源电卡112辆,2025年新增470辆,绿色货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经测算,全市新能源车辆日均可减少碳排放约480吨,年减排量超17.52万吨,为改善空气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兰溪港区的创新实践尤为亮眼。这里建成的3.1公里全封闭智能廊道,如一条银色巨龙蜿蜒在矿山与江岸之间,实现了“采矿不见矿、运料不见尘、输料不漏料”的绿色运输目标。日均4000吨的运输量,相当于每日减少800车次重卡运输,年节约燃油3380吨,减排二氧化碳近万吨。方下店作业区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的投运,更是为绿色运输再添新动能,单日可满足40辆电动重卡换电需求,能耗成本不到燃油重卡的30%。这些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交通运输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金华方案”。

  

  服务提质 打通惠民畅行新通道

  

  “四好农村路”建设托起乡村振兴梦。二十年累计投资197亿元,建成“四好农村路”820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192公里。一条条农村公路如彩练般在八婺大地上蜿蜒,连接起山里山外,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96%,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94%,建制村通客车率、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级路均达100%,“路长制”管养模式的全面推行,让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优良中等路率达98.53%。

  

  城乡公交一体化谱写惠民新篇章。城乡公交一体化率从75%提升至90%,152条“村村通”公交线路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各个村落,年均服务群众5.3亿人次。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金华全域实现公交移动支付100%。BRT5号线升级为响应式线路,“动态小蓝巴”试点创新推出,日均客流量增长3倍以上,成为智慧出行的金华样板。武义、磐安客货邮模式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单件快件成本从5元降至1.2元,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与此同时,农村交通网络的完善有效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据统计,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带动全域旅游人数增长9.5%,旅游收入增长10.8%。通过开通15条“景区+民宿”公交专线,整合全域优质旅游资源将多个热门景区、特色民宿串联成线,打造“一路一景、一线一韵”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让游客享受“一车直达、畅游无忧”的便捷体验,也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便捷高效的绿色交通网络,成为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未来展望

  

  继往开来,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二十年砥砺奋进,金华市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交出了一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优秀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心将继续深化行业绿色治理,培育新能源货运企业,计划到2027年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0%以上,力争培育大规模新能源货运企业10家以上,新增新能源重型货车500辆以上;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智慧绿色交通建设,推广“动态小蓝巴”响应式公交等创新模式,持续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网络,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为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的绿色篇章。

  


原文链接:http://jtyst.zj.gov.cn/art/2025/10/20/art_1229318207_590432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嘉兴中心城区多条“断头路”加速贯通

>>下一篇:351国道浦江段加速推进 全力冲刺年底通车目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