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又至,岁岁情长。在这个尊老敬老、感恩传承的传统节日里,我们谨向为云南交通运输事业奉献一生的各位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
你们曾是崇山峻岭间的“开路者”,是峡谷江河上的“架桥人”。从泥泞土路到高速公路,从道班房里的煤油灯到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你们用双脚丈量云岭,用双手托起通途。那段肩挑背扛的岁月,那些风雨无阻的日子,已然凝成云南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最厚重的篇章。
如今,你们虽已鬓染秋霜,却始终心系交通。以“退休不褪色”的坚守,诠释着何为“丹心如路”,何为“行者无疆”。你们铺下的不仅是路,更是云南发展的基石;你们传递的不仅是经验,更是交通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火炬。在重阳这个属于长者的节日里,我们致敬过往,也寄语未来——愿新一代交通人接过你们手中的蓝图与信念,继续铺就更加宽广的时代新路。
致敬所有老交通,祝你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如重阳之菊,经霜愈灿;如高原之路,历久弥坚。
重阳敬老话发展 银发丹心映初心
10月29日,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省交通运输厅机关与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共同举办了“弘扬孝亲敬老文化 构建老年友好社会”主题活动,两个单位共60余名退休老干部参加。
活动中,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桂昆介绍了“十四五”以来云南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感谢老干部们曾经所做的贡献,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在云南省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老同志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中国革命史和云南革命史展陈,银发丹心、信念弥坚。活动还组织老同志们参观了滇池生态绿道建设和航运发展情况,亲身感受昆明城市生态治理与绿色交通融合发展的新面貌。
老同志们对云南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倍感振奋,表示将继续发挥余热、关心支持交通强省建设。此次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让老同志们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桑榆力量。
下面,小编再给大家介绍一位退休老交通——李翔。他生于1941年,1958年投身公路建设,从测工起步,历任景洪公路总段段长、省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2001年退休。43年间,他主持修建云南首条高等级公路——石安公路,在澜沧耿马抗震救灾中荣立一等功,为云南公路事业奉献了一辈子。退休后,他依然心系公路,积极建言献策,传承行业精神,将对党的忠诚融入晚年生活。
拓荒牛:从江城到景洪
1969年,李翔携孕妻奔赴江城养护段。回忆起当时的路况,他感慨道:“路面坑洼,塌方处树木丛生,宽阔的‘马路’已变成狭窄的‘马车路’。”
1983年景洪勐仑段道班房
面对困境,他带领职工自力更生:协调设备保障道路畅通,开办砖瓦厂解决建材短缺,培养赤脚医生缓解就医难,建设“三园两塘”改善伙食。四年间,江城路况和职工生活显著改善。
1973年,他参与筹建景洪公路总段,将江城经验带到新岗位。景洪夏季炎热,条件艰苦,他为稳定队伍,既改善生活条件,又组织学习交流。四年后,景洪总段成为“大庆式标杆”,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公路局长会议。
1990年石林-安宁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
1986年,他担任石安公路指挥长。面对资金不足、技术薄弱等困难,他以工地为课堂,边学边干,用五年时间建成了云南首条高等级公路。
逆行者:地震中的担当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发生强震,交通瘫痪。时任局长的李翔立即组织三支抢险队保障“生命线”。
在国道214线地震抢通现场
次日清晨,他赶赴震区。在214国道最严重的塌方处,他毅然跳上铲车指挥清理。面对劝阻,他镇定地说:“这个‘V’型冲沟倾角不大,用‘之’字形推进法应该能拿下。”
经过两天两夜奋战,214线全线打通。他因此被授予一等功。多年后,他仍叮嘱年轻干部:“领导干部要心系群众急难愁盼,哪里困难最突出,就应去哪里。”
夕阳红:余热生辉
学历不高的李翔一生勤学不辍。如今年逾八旬,仍坚持每日读书看报、学习党的理论。妻子笑言:“家里就书最多。”
退休后,他创作了《同路成长》《云路丰碑》等多部作品,分享经验,记录历史。每次受邀讲座,他都亲自撰写讲稿。为准确计算建国以来中央对云南公路的投入,他查阅大量资料。只要能为公路事业尽一份力,他便感到欣慰。
重阳时节,回望李翔的人生之路,恰如秋枫——历经风霜,愈显赤诚。他的品格,如同精心栽培的普洱茶,岁月沉淀后,余韵悠长。
(编辑转载自“云南公路”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凝聚奋进力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热议党的二十...
>>下一篇:交通运输厅的“敬老月”:系列活动暖人心